卓创资讯肉类行业高级分析师
【导语】东北饲用粮源充裕及养殖低成本优势,使其猪价常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国内典型的生猪调出区域。非瘟过后生猪行业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升,散户淘汰速度加快,2023年以来东北与全国价差不断缩小,部分时期甚至一度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场扩建方向南移的大趋势下,未来东北猪源减少,供应端定价话语权或由北向南转移。
2020年至今东北与全国生猪价差不断缩减
2020-2023年东北四省区生猪均价与全国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价差不断缩减。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7月21日,2023年东北与全国瘦肉型生猪交易均价平均价差为0.31元/公斤,同比下降41.51%;最大值为2020年1月21日的6.07元/公斤,最小值为2022年7月8日的0.62元/公斤。
因饲用粮源充裕及养殖成本较低,同时东北区域的猪肉消化能力有限,生猪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其生猪及猪肉形成价格优势,并大量外调其他省份。随着猪价高位回落且产业规模化程度提升,叠加政策、疫病、消费倾向等因素影响,东北与全国价差不断缩小,个别时期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规模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东北规模化发展速度不及其余市场所导致的供应增速缓慢。
散户猪源减少而规模化扩张速度有限,近年东北产能增速放慢
非瘟过后生猪价格振幅扩大,企业间竞争加剧,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散户淘汰速度加快。伴随养殖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东北与全国价差不断缩减。
第一,东北散户大量淘汰而规模养殖集团未能及时补充,从图2看到,2021-2022年东北地区生猪出栏量增速皆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当下非瘟疫病常态化、生猪养殖门槛提升,散户及中小场大量退出。因东北的家庭养殖场(中小型养殖单位)占比较大,去产能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从图3看到,近年生猪养殖集团的扩张方向更倾向于南方主销区,东北区域扩建较少。所以区域内生猪供应趋紧,导致东北猪价逐渐开始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弱化地区间供给成本差异。从图4看到,2022年TOP10养殖企业出栏量占比快速提升,且根据企业出栏计划,预计2023年出栏量占比有望增至25.36%。养殖集团化水平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提升养殖效率的同时压低了行业平均养殖成本,使地区间供给成本差异逐渐弱化,东北猪价相对抬升。
下半年东北猪源减幅偏大,话语权或由北向南转移
从未来生猪价格走势来看,目前生猪价格仍处于磨底阶段,连续亏损下2023年开始产能持续淘汰。从上游能繁母猪存栏量推算,2023年10月份过后生猪供应持续减少。叠加天气转冷进入猪肉消费旺季,预计今年四季度猪价或有好转。在国内猪价普涨背景下,各地价差或有扩大,但幅度或有限,东北调运半径仍或控制在北方区域。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持续亏损下散户及中小场继续淘汰,部分资金流不足的中型养殖企业亦在缩减产能,而对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型养殖集团特别是上市企业,部分仍在扩张。但下半年规模场扩张方向多集中在华东、华南等主销区,东北区域养殖集团扩张速度或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季度以后随着猪价反弹,散户及中小场或再度进场,但因养殖周期较长,商品猪出栏尚需时日。综合散户与养殖集团发展速度,预计未来1年东北猪源减幅或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在各地价差有所扩大,但东北猪源并不充足且消费难有显著增多的情况下,东北价格对周边市场的影响程度降低。以往东北区域的风向标作用将逐步消失,话语权由北向南转移,未来猪价传导中心或出现在山东、河南、广东等主产及主销区域。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672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