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韩乐
当前,PTA上下游产业链面临着深度变革,产业进入一体化、大型化装置发展的新阶段,后疫情时代的聚酯产业链消费复苏扑朔迷离。
9月2日,在郑州举行的2021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PTA、短纤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期货服务石化产业的情况,展望现货和期货衍生品市场发展前景,共话期货衍生品赋能聚酯产业、服务产业新格局的新思路。
产能快速增长叠加需求增速放缓,将导致我国石化产业全产业链都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中国石化联合会石化处处长李宇静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PTA、短纤分论坛上表示,就国内PX产业链而言,同样未来有望迎来自给自足的新局面。
据李宇静介绍,21世纪以来,我国石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总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包括PTA、聚酯在内的20多种大宗石化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石化产业体系。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PX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严重不均衡,导致PX严重短缺,而下游的PTA和聚酯产能相对过剩。随着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出台并顺利实施,恒力、荣盛、盛虹、桐昆等民营聚酯龙头企业开始向上延伸,进入PX生产领域。
“2019年上半年,恒力石化PX开始建成投产,拉开了国内PX产能快速扩张的序幕,预计这轮产能扩张将会一直持续到2022年前后。2020年,我国PX产能已经达到了2400万吨,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自给率提升到了近60%。”李宇静介绍说,目前,国内在建和已经纳入规划布局方案的PX项目产能达到了1759万吨,这些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后,国内PX产能将达到4300万吨,届时国内PX产能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未来市场将以现有布点改扩建为主,进一步提高PX产业的集中度,提升竞争力。
在他看来,国内新建PX项目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现有的PX相比,中国大陆新建PX项目具有规模优势、后发的技术优势、一体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国内进口将重演PTA的发展历史进程。也就是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些高成本的PX,将逐步被挤出中国大陆市场。未来,国内PX进口主要是来自中东和文莱。其中,中东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仍会有部分的PX出口到中国。文莱PMB项目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生产的PX基本全部要运回国内。据我们预测,‘十四五’末,如果目前规划的PX扩产项目按计划全部投产,国内潜在过剩产能高达1800万吨。除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高成本PX将被挤出中国大陆市场外,国内大概30%的传统炼化PX装置也会面临降负荷或关停的风险。”李宇静分析说。
从PX产业链利润来看,自2019年3月以来,PX效益就开始大幅下滑。“一方面,产能快速扩张,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大家对产能预期、对行业前景不看好,进一步加剧了PX效益的下跌,导致2020年以来国内PX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李宇静说,目前,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聚酯端,不具备下游配套的PX产能,未来会面临比较大的竞争压力。
“随着产业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民营和外资都已开始进入炼化领域。”李宇静表示,民营企业在PX、PTA、聚酯链都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且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比还会进一步提高,话语权也将进一步增强。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382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