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
[新季产量同比增幅或超过20%]
新季花生种植面积恢复性回升,包括河南、山东、河北、东北等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理论上,花生的竞争作物主要是玉米,另外部分地区有和红薯、辣椒等农作物争地的可能性。就花生价格而言,截至今年4月初,东北黑山白沙通货米约11300元/吨,去年同期约8000元/吨,同比涨幅在40%以上,在历史上同样处于相对高位,而玉米等竞争作物价格虽然也处高位,但相对去年并没有进一步的上涨,花生和玉米比价关系的回暖提振了种植户的播种意愿。根据市场反馈来看,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有大量玉米改种花生的现象,种植面积增幅或在三成以上,而辽宁地区相对变化较小,葫芦岛、阜新、锦州等主产区种植面积变化不大,而内蒙古通辽花生播种面积或有1倍以上的增幅,黑龙江面积也有明显的增加,故东北地区整体花生面积增幅或在两成以上。从河南省来看,豫南的南阳和驻马店承包了接近一半的花生种植,由于去年小麦价格较高,今年河南春花生面积继续缩减,南阳、驻马店反馈春花生面积降幅可能超三成,但这一部分面积在收割完小麦后大部分也种上了夏花生。故整体来看,河南南部花生种植面积稳中微增;而大杂花生方面,开封、新乡、郑州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面积增加,河南产区花生面积整体增幅或在一成以上。山东省近些年来花生面积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但今年花生价格上涨,种植面积有一定恢复性增长。据了解,面积增长的地方集中在临沂、济宁等地,而胶东半岛面积恢复程度有限,另外山东大部分地区的花生是一年一季,而作为竞争作物,小麦+玉米的轮作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的种植,相对而言花生并不具备比价优势,山东产区今年面积增幅或在一成左右。河北方面,花生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唐山、邯郸、保定、秦皇岛、邢台等地,部分采用包地种植的模式,由于花生相对其他粮食作物比价有所回暖,今年同样有增种的情况出现,河北面积增幅或在两成左右。根据统计,2023年花生种植面积或在4052.8千公顷,去年为3591.8千公顷,同比增幅约12.83%。
天气方面,2022年花生生长期的天气存在一定问题,比如6月,河南多地出现长时间40℃以上的高温,降雨水平极差,山东地区同样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后续降雨虽然好转,但单产还是受到一定的抑制;东北地区雨量偏多,辽宁部分低洼地有持续积水,对单产相对不利。反观今年,虽然处于厄尔尼诺初期,但生长期天气几乎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气温和降雨都非常适宜,单产普遍有100斤/亩的提升。根据统计,2023年花生单产或在3.94吨/公顷,去年为3.68吨/公顷,同比增幅约7.21%。
由于今年种植面积及单产双增,国内花生产量有明显的回升。根据统计,2023年新花生产量约1595.80万吨,2022年约1319.99万吨,同比增20.89%,2021年则约1650.09万吨。可以看到,供应只能说是回到了正常年份的水平,距离2021年还有一定的差距。质量方面,河南地区收获期降雨偏多,特别是9月中下旬河南南部持续降雨,不仅上市时间推迟,而且部分产区花生有内霉、出芽等情况,且黄曲霉素监测含量不稳定,不太适宜直接作为交割品,而东北花生的出油率相对较好,含油率普遍高了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出成方面与往年接近。总的来说,今年花生供应端压力剧增,其中东北花生更加贴合盘面交割的标准且具备性价比。
[今年进口花生及花生油增加]
根据海关的数据,2017—2018年期间,平均每年进口花生约18万吨,而2019年开始进口量猛增,升到45万吨以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进口量超过100万吨。2022年由于上半年国内花生价格疲软,进口量下滑至66万吨左右。而2023年的1—10月,我国累计进口花生65.2万吨,同比增加6.58%,由于上半年国内花生供应偏紧,且非洲等地进口有明显的利润,进口重新呈现复苏态势,但低于2020年、2021年同期水平。
根据海关的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花生油21.52万吨,同比增加31.0%,倘若按照45%的出油率来计算,即同比多挤占了约11.3万吨的国内花生需求份额,比起国内收购花生再进行压榨,直接进口花生油更具有价格吸引力,故今年花生油进口量回升至相对较高水平。但5月后至今,花生油进口量有一定趋弱的态势,一是有季节性的原因,二是花生油价格掉得比较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2024年国内现货价格或较2023年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且苏丹地区武装冲突仍然持续,预期其种植面积及产量可能有五成左右的降幅,每年30万—40万吨苏丹米的进口量在今年或存疑,加之当下油厂心态谨慎,预计2024年花生及花生油进口数量将小幅偏弱,但这一因素或难显著影响到盘面的运行。一者从绝对量来看,进口花生数量约占国内花生总量的6%,即使去掉部分食用花生,对于油料米供应的影响也仅占比10%以上,体量相对较小,而直接进口花生油的体量就更少了;二者在供应充足的年份里,无论油料米总量是800万吨还是850万吨,对行情的走势而言并不是主要逻辑,更多的是需要看下游油厂接收意愿的强弱。
[需求端难以承接供应增量]
一般而言,花生油厂一年有两个开工旺季,分别是上半年的3—5月及下半年的10—次年1月。2023年上半年通货米在市场上的供应量比较有限,而为了更好的利润,部分7—8筛的花生也被运往食品厂,变相缩减了高端油料米的供应,且油厂利润极差、成品油库存积累,故上半年的收购旺季极其清淡。根据统计,今年自3月中旬起的12周内,样本花生油厂开工率约31.80%,而去年同期约65.65%,2021年同期约59.50%,降幅明显。而在下半年的第二个旺季,低迷的态势并没有改变,虽然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包括为了减少新季花生供应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价格波动,部分中型油厂如龙大、金胜、兴泉等在9月中上旬便提前入市,中粮、益海等大型油厂在9月中下旬同样公布收购标准,但由于压榨利润始终无法抬升、下游走货也未见起色,在新花生大规模上市后,油厂顺势逐步调低收购价格,至12月大部分油厂的收购价格已跌至不到9000元/吨。截至12月7日,样本油厂周度原料采购量约21520吨,去年同期采购量约25310吨,同比降15%,周度采购量已经持续在偏低的位置数周。2023/2024年度至今(9月起)累计采购量约240710吨,上年度同期约380225吨。
不仅油厂收购态度转向谨慎,规模批发市场上,食品米的需求依旧不温不火,2023/2024年度至今(9月起)国内部分规模型批发市场花生累计出货量约54770吨,去年同期约70620吨,同比降22%,2021年同期约76900吨。食品出口方面,根据调研,今年虽然没有更差,但增长的势头也没有看到,毕竟花生食品作为休闲食品,其替代品相对较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居民消费力下滑的背景下难有太多的盼头。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2/2023年度我国花生制品(包括烘焙花生、花生酱、花生米罐头及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花生)累计出口量约28.42万吨,仅好于疫情的那两年,较2019年及更早的年份仍然有明显的下滑。
总体来看,2023/2024年度,供应增加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基本上各大主产区均有恢复性增产,全国亦可能恢复20%左右的产量,接近正常年份的水平。然而需求端相比去年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大部分油厂虽然普遍开收较早,但后期或陆续降价收购或严控标准,并没有太大的收购动力,而11月末鲁花的入市也只能说是稍微激起了一些水花,收购态度并不算十分积极,未来在9000元/吨的价格下,农户和油厂的博弈将持续。农户方面,暂时来看时间是其最好的朋友,由于距离明年夏天还有大把时间,确实不急于上货;而油厂方面,由于小包装还是有一定利润的,故阶段性收一些货也是正常的策略,但更长远来看,油厂的态度还是视花生油粕的价格及走货情况而定,花生油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属实看不到需求的增量,特别是目前和葵油、玉米油等油脂的价差较大,前景并不容乐观;花生粕视豆粕的价格而定,长期需要关注南美大豆本季增产预期的落地情况,中短期则由于进口大豆到港偏弱,生猪饲料需求羸弱而难以提振,故油厂及农户的对峙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市场在短期或继续清淡。未来的变盘点一方面可能在于农户集中上货时间段,建议关注春节前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关注油粕价格的变化对油厂利润的改善情况。9000—10000元/吨的通货价格在历史上是处于中等甚至略微偏高的位置。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向下的空间和概率仍然会更大一些,建议偏空对待本季花生合约,节奏上或是慢熊行情。(作者单位:建信期货)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3027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