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证券报|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期货市场围绕服务“三农”已形成一些有益模式,4月2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鲁东升在“2023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保………
中国证券报记者马爽4月2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鲁东升在“2023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仍呈紧平衡,需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从粮食品种起步,长期以来围绕服务“三农”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一些有益模式,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助力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有效的价格信号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其中,针对化肥商业储备过程中的价格风险,郑商所依托尿素品种推出“商储无忧”服务,助力承储企业低成本对冲在库尿素贬值风险,促进企业积极承储、保障春耕用肥,获得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的广泛好评。二是助力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围绕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新疆利华棉业探索出“期货+订单+土地流转”的创新经营模式,在利用棉花期货套保锁定经营风险的前提下,把分散的农田和农户集中起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完善了棉农、棉企等相关方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良性市场发展格局。三是助力增强农产品产业链韧性。传统“一口价”模式不利于贸易双方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期货+升贴水”基差贸易模式,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通过期货套保将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使买卖双方原本相互对立的博弈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强化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黏性,为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提供了期货方案。目前,国内85%以上的重点制糖集团、80%以上的棉花和菜籽粕,以及60%以上的菜籽油现货贸易均采用基差点价。四是助力推动农业增效和产业转型。标准化是农产品增值的重要途径。期货标准能够引导种植加工品质优化提升,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五是助力支农惠农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主体在获得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支持上面临较大困难。期货市场近年来加快探索融合其他金融工具、创新“期货+”综合服务。其中“保险+期货”作为金融跨界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覆盖棉花、白糖、苹果、红枣等15种重要农产品,甘肃静宁苹果项目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评选的“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陕西延长苹果项目荣获“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鲁东升介绍说,从境外成熟市场170多年的农产品期货发展史来看,期货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空间广阔、潜力很大。我们将立足国内产业实际,进一步丰富涉农品种工具体系,持续拓展和深化功能、推进业务模式创新,不断嵌入农业发展全链条,为服务“三农”提供更加多样化、精细化的期货服务。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468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