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石油可能会上涨至140美元,锂的价格或将上涨40倍
3月18日,《财经》杂志、《财经智库》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联合发布《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并举办主题为“财经前沿——2022: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的论坛,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论坛上发表了《走向滞胀2022之后的世界经济金融》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的第一个影响是石油价格,石油价格走到140美金完全可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朱民
朱民表示,曾经的石油危机把一个纯经济的,货币财政通货膨胀现象做实了,美国以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通胀低增长的时期,称之为“滞胀”。
朱民谈到,疫情还在蔓延,经济恢复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未来国内PPI和CPI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石油、食品、稀有金属等价格纷纷上涨。其中,锂的价格或可能上升40倍,且锂的资源争夺战已经开始。他表示,世界经济金融已经从2008年后的“三低一高”格局来到了“三高一低”的新变局。通货膨胀将继续发展并持续高位。
面对如此国际、国内环境下,给企业和老百姓的建议问题,朱民认为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已发生根本性变化,5G、大数据、碳中和和绿色经济已成为新增长力量,GDP5.5%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要抓住相关机会。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各位来宾、各位线上的朋友们,以及媒体同仁们,晚上好。记得2020年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当时我们破先例首次在线上开播了全球经济信心指数的发布,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如今,无论是现在疫情在中国的卷土重来,还是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目前已经显现的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的迹象,都让我们感觉到,就像今天的雪一样有点“倒春寒”。我们如何应对2022,这场更为艰巨且具有挑战性的一年?
从国际层面来说,随着各国对疫情的认知更加清晰,应对疫情的经验也相对成熟,2022全球经济能否继续维持一种复苏的态势?哪些经济体、哪些产业将领先一步?全球经济又将面临哪些新的风险因素和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否能够实现实质性的调整?从国内的层面来说,从去年高增长的基数下,我们又经历了结构的调整和转轨的过程,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如何?在去年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我国经济的判断是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财经智库》、《财经》杂志携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再次推出《全球经济信心指数》的发布,面向全球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商财界知名人士与意见领袖开展了“2022全球经济信心指数”的问卷调查,大家普遍对2022全球以及中国的经济表示了一些趋势性的东西,在问卷的设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的指导和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很高兴我们今天请来了七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是——
朱 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蔡 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李 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李 雷,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
下面有请朱民先生为我们演讲,他的题目是《走向滞胀2022之后的世界经济金融》,有请。
朱民:感谢《财经》的邀请,很高兴又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又一次看到“全球经济信心指数”的发布,从结果来说,总体大家是比较乐观的,对经济增长,对股市都是比较乐观的,对科技也是乐观的,说明大家还是向着乐观的方向看,这是个好事。所以,再次祝贺《财经》今天这个信心指数的发布。
我今天想给大家汇报的是,我最近对全球经济金融一些变化的观察。我现在能看的很有限,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以后,各种各样的观点,各种各样的判断,大家都是很不一样的,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观点,来参加这个讨论,供大家批评。我的题目叫《走向滞胀2022之后的世界经济金融》。我看的稍微长一点,为什么?因为2022年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波动,博弈的、不确定的一年,这一年要做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分析比较困难,但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个人的观察,2022年以后的趋势还是可以看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是几件事叠加,疫情在缓解,同时又在不断转移,所以疫情还在,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件事。这是第一个不确定性。大规模政府的宏观刺激,加上地缘政治等等的波动,引起供应链的变化,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上升,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大的基本的波动面。当整个通胀上升的时候,大家能看到的是美联储加息,美联储虽然已经落在后面了,用我的语言来说,前一阶段暧昧,但也动了。基本上这三个不确定性在那里了,现在有一个乌克兰危机,它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能源。现在看来,对能源的影响,从能源的价格波动来看是很大的,而且不是个短期,而是个长期的过程。能源的波动和价格的上升会在未来延续好几年,这个能源冲击又是今天面临的很大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第五个不确定性是当整个疫情的宏观刺激接近尾声,政府已经没有空间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自然下滑,又是在这个下滑的趋势下,这几件事在一起,2022年以后的世界经济金融下滑和波动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是下滑的幅度以及波动的幅度,当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因素产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回看1970年,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通货膨胀,那是典型的财政扩张+货币超发,其实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包括美国政府,冻结价格非常强烈的措施,刚刚要稳定的时候石油危机发生了。石油危机把一个纯经济的货币的财政通货膨胀现象做实了,所以美国以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通胀低增长的时期,称之为“滞胀”。
其实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关于通胀还有很多争议,当然今天也还有很多争议,通胀现在已经起来了,是不是已经稳住了?包括美联储在内通胀在一到两年之内会消失,是可以控制住的,因为总需求,特别是总供给的结构发生变化的话。历史经常重演,能源危机出现了,而且能源危机出现价格上升的幅度,可见的持续性如此之巨大,这是70年代的一个特别典型的回放,当然细节肯定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观察是世界经济在走向滞胀,所以我的题目是这么定的。
我把我的故事基本上讲完了,后面我用一些数据把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疫情还在蔓延,经济恢复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的疫情上升,这一波在下降,我们认为几乎已经开始快长好的时候,最近两三个礼拜又一次出现反弹,去年3月份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大跌50%,石油价格跟这个能比吗?这就是预期,这就是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上升比较快的是巴西,美国在停下来,印度也有所缓,正在朝巴西、朝哥伦比亚、朝亚洲走,日本高峰还是挺厉害的,韩国也是挺高的,韩国在最高点,其实它还是在转移。与此同时,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疫情的发生和疫苗的接种有关,而疫苗的接种全球是如此不均衡,非洲只有20%左右,南非只有30%左右,中国是比较高的,占到第二位,已经占到87.89%。有很多研究,特别是美国的各个州,不同的州,不同的措施,指数增长完全不一样,关联性特别明显,疫情转移到疫苗注射比较低的地区就有困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疫情还在,不要以为疫情已经过了。
主要国家的CPI都在上升,现在已经上升到8以上了,看未来几个月,今年上半年美国CPI几乎没有概率会降到8以下,它会持续高位。与此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乌克兰危机以前基本上有点停下来,但后面又发生变化。而更深刻的推动通货膨胀的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特别是年轻的劳动力,特别是低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整个劳动力结构不一样,劳动力的供给链发生问题,推动了价格、工资的上涨,一旦工资上涨形成普遍工资上涨。发达国家劳动参与率下降,下降的很厉害,已经下降到5到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劳动力供给不足。美国西海岸积累货物是因为没有司机。
与此同时,房价现在已经非常高了,高到2006年最高的基点,房价还在上升,这也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房价会通过租金进入通胀的指数。全球普遍的CPI、PPI剪刀差,因为上游的房价价格太高,中国这个比例很高的,最近稍微好一点,德国是这样,连日本都是这样,这个结果使得企业的利润率在下降,结果会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市场五年期的缩已经开始上扬,市场的预期也已经开始波动,只能说美国之前只有14%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在3%,现在40%多以上都认为高于3%以上,美联储的目标是2%,3%是很高的数字了。通胀在现在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压力,从表面的总需求上升和总供给的不足,转向总供给的不足以及深层次的就业、房价等等的其他变化。
大家都在争论通货膨胀会不会进一步演化,大家都在讨论很多的时候,各种观点都不一样的时候,乌克兰危机发生了。
乌克兰危机发生第一个影响是石油价格,上升的非常厉害,石油价格走到140美金完全可能。石油价格上升,最简单的例子是汽车的销售量大幅下降,汽车销售量反映了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反映了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也反映了能源价格太高。汽车的销售,按照预期,全世界应该朝这个指数,现在往下跌的很厉害,市场反应特别敏感。与此同时,冲击稀有金属,这是釢,俄罗斯和乌克兰占了全球釢交易量的50%左右,大麦、小麦、谷物和玉米,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占比很大。今年的食品价格上升,已经是不可避免。这三个支柱会推动大宗商品往上走。与此同时会冲击金融市场信心的问题。用关联性来看,和俄罗斯关联影响比较近的国家都受到负面影响,这是股市的回报,关联比较近的都有负的金融的回报。生产石油国,沙特、澳大利亚等等反而因为能源价格的上升从中获利。现在看很有意思,金融市场的变化超过实体经济,当实体经济还没动作很快的时候,金融市场波动下跌已经很快,所以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看的比较清楚,当然可能会进一步根据战时的情况(变化)。
大宗商品在2021年累计价格已经占到全球GDP的2%,这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于财富的再分配,占全球GDP2%,全球GDP增长一共才5%以上,这个太厉害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总量,大家只看到石油价格上升到100美元,没有看到总量增加多少,这个规模是巨大的。主要是煤、天然气、釢、镍、铜等等,与此同时,因为稀有金属的上升,碳中和转型引起了对稀有金属的急剧的上升,价格的急剧的上升,出现了对稀有金属的垄断和民粹。比如,铜、镍,锂是最厉害的,可能上升40倍,现在锂的资源争夺战已经大的不得了了。也许有人会说因为有乌克兰危机,碳中和可能会放缓,其实不见得,去天然气、去煤、去油的过程可能会因此而加速。所以对稀有金属的需求在未来是很强劲的。所以,整个通货膨胀在大宗商品上面的推动力量是巨大的,这恰恰是70年代那一次的最后把市场做实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宗商品价格一动,整个市场通货膨胀预期就变了。剩下是美联储的暧昧,我从前年开始说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不是暂时的,但美联储一直认为它是暂时性的,不会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在2021年3月份美联储对未来的预期几乎没变,意味着通货膨胀不会变化,到9月份剧烈的变化,把整个升息预期提的很高,到年底又往下调,调到1.3左右,为了稳定市场这是很政治化的,他认为通货膨胀是可控的,所以它的利率水平不用升那么高,走的是这条曲线。美联储最新的信息,对2022年最多的认为上升到1%左右,2023年大家的分布很不一致,可以上升到2%,2%以上,1.5左右。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市场和美联储官员的态度都认为,整个的升息会往前走,因为现在的不确定性太大了。与此同时,美联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本来只是一个通货膨胀,让你升息,但现在有一个巨大的乌克兰危机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时候要稳定,所以美联储现在真的是碰上了难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和稳定的压力下怎么走?这对全球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变量。
市场当然已经开始变化了,这是很简单的。与此同时,我在IMF的时候,通过美联储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有个溢出,美联储利率上升的情况,引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变化,有一个冲击的效应,都会很大,所以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还是会挺大的。特别是美联储在今天这个情况下怎么走很不明确,透明度是很不够的。它面临着两重压力,既有需要提息,控制通货膨胀,又有稳定的压力。美联储开始加息不重要,问题是它加息缩表放缓三举并行,并行的速度和规模怎么走?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我们觉得美联储一开始的力度很大,但升息升的高度确实上不去,因为经济还是弱,这一轮恰恰是滞胀的一个最核心的变量。
所以从这儿看,2022年之后。这是2019年对全球经济做的预测,疫情让全球的GDP在2020年急剧下跌,负的增长,逐渐回升和反弹,这个反弹现在比较好,但总的数字看7万亿不到一点,但6万亿左右美元的缺口,这个缺口我们称之为永久的缺口,回不去了,我们经济的运行永远在2019年运行曲线之下,这就是为什么危机以后经济增长走是会弱、会慢的很重要的原因。
与此同时,美联储预测,去年是5%以上,今年可以走到4%左右,美联储还是比较谨慎的,美联储今年肯定是走不到,也就是3%左右,逐渐恢复到2%,这是它的潜在增长率。在今天的情况下,因为能源的变化,它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所以美联储从中期来看达不到2%,美国的经济会继续走弱,过热以后,美国经济面临大幅度的下降风险,一旦刺激就要不断地刺激,因为只要停下来经济就会滑坡。让它平稳的软着陆是美国很大的问题,这是美国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投资不足,劳动供给增长下降,收入分配急剧恶化,劳动生产率持续下滑,这是根本的结构性变化,现在看来都不好解决,所以美国经济今年增长不会很强,我觉得明年会逐渐下滑。
看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时候做了一个分析,就是每次危机以后,经济增长的速度都比危机前的平均的前十年要低,因为危机改变了整个经济结构和潜在增长率,而政府没有政治空间和财政空间、货币政策去修改这个结构,所以每次危机以后都是下降的。从这个曲线来看,2000到2008年速度还是很高的,危机以后曲线下移是很厉害的,危机以后就有个反弹,这使得我们看不清楚未来的走势,所以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数学的游戏。我把2020和202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加总除以2,大家可以看到疫情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是低的,这当然是模拟数字,不是真实数字。我们前面看到的是真实数据,但这个波动太大了,容易引起视觉的误差,从这个曲线来看,我觉得速度低是很明显的符合我在IMF时候的观察。
未来,联合国的预测2000年到2003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是3.5%,2009年到2019年平均增长是3.12%,2023年经济增长平均只有2.54%,我们认为在未来十年全球经济连2.54都达不到,这就是典型的滞胀。与此同时,高债务,因为低利率,发达国家的债务在上升,付息水平在下降。最高的时候是2.5个百分点,现在只有1.72个百分点左右,为什么?因为零利率。如果利率水平一变,高债务风险就很大。今年和70年代比,还有个更大的风险就是高债务,而且利率水平会变,利率水平变高债务就立刻变得不可持续。
把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2022之后是一个走向滞胀的世界经济金融。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金融走向三低一高,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2020年疫情危机后世界经济金融走向三高一低,高增长、高通胀、高债务、低利率。未来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和供应链波动,收入分配恶化,美国经集部确定性,劳动生产率下降,世界经济金融将进入新的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
好,再次感谢《财经》的邀请,谢谢大家!
张燕冬:非常感谢朱行长。朱行长讲了几点,第一,全球通货膨胀的持续。第二,美联储政策的激变所引发的动荡,谈到的是滞胀,经济增速,你说的是缓复苏,但通货膨胀还再继续。第三,还分析了俄乌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看来您把通胀作为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这个事情跟俄乌事件联系起来,您看影响有多大?如果我们现在分析全球的经济也好,哪怕战略层面、政治层面,加上了俄乌事件,这种复杂性到底有多大?
朱民: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刚才也讲了,可能没讲清楚,非常抱歉。在俄乌之前,通货膨胀已经是世界最重要、最敏感的变量,通货膨胀已经在高位,大家只是在讨论是结构性的、过渡性的还是永久性的。乌克兰危机以后,冲击能源,冲击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所以迅速把大宗商品的价格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推高,下一步普遍反应在CPI,乌克兰事件之前,大家还有分歧,认为通货膨胀的概念已经很高,但究竟是结构性的、短期性的还是过渡性的,大家是有不同看法的。但乌克兰事件以后,大宗商品的价格狂飙上升,以及地缘政治的巨大不确定性,整个的变化,两个力量加在一起把通货膨胀几乎持续性的上升做实。
张燕冬:面对这样的国际背景,中国应该怎么应对?
朱民:我们得承认,我们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国,进口很多,谷类、油、天然气,这会进一步加大整个大宗商品价格、能源价格进一步加大,我们也会形成PPI和CPI的差距,虽然1、2月份这个差距在缩小,我估计未来会进一步扩大。上游企业的利润会好,下游企业的利润会变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构调整还是很重要的。从现在来看,天然气、石油等等大宗商品,包括食品价格的上升,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它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是依赖进口的,所以我们需要相当的政策准备。我们不可能一夜生产那么多油、天然气,但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应对机制,来妥善应对这个冲击和危机,这是我们特别需要的。
张燕冬:刚才问的是在国家的层面,现在想问对企业、对个人面对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经济相对下行的压力,给企业、老百姓提一到两个建议。
朱民:从中国来说,我们今年定的目标5.5%,这是一个很强的指标。我们都做前瞻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5.5%是很强的,我们要努力,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在5.5%的后面,从投资者来说,增长的动力根本性发生变化,以前的增长,房地产是一个,基建是一个,出口是一个,现在三大动力还在,现在变成了稳基建、稳地产、稳出口,现在来看,第一、二个月基本上稳住了。与此同时,出现了新增长力量,科技创新是很大的,5G、大数据、碳中和和绿色,以及推动消费,我们说推动国内消费说了很多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已有的三大推动以后,我们增长的结构动力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看到我们处于一个新旧增长动力结构性的变化时期,所以抓住这个机会还是很重要的。
张燕冬:谢谢朱行长精彩的演讲。刚才朱行长讲到了咱们国家今年定的目标是5.5%,虽然有压力,但只要力争还是可以达到的。我这里想起我们“全球经济信心指数”的调研,我们调研的数字,37%的人认为增速今年在4%到5%,35%的人认为是5%到6%之间,这样一平均,信心指数做出来的是5.2%,比国家计划稍微低了一点。
下面有请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主要的专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副部长许召元老师给我们发布信心指数的具体内容。他的题目是《全球经济动荡中继续复苏,中国稳经济更需关注消费增长》有请许老师。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993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