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举办了“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上线暨签约仪式”,这标志着郑商所在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产业服务能力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签约仪式后,郑商所举办了棉企座谈交流会,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棉)及8家涉棉企业代表就如何充分挖掘期货市场服务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丰富服务棉花产业模式,提高产业抵御风险能力进行了交流。
记者了解到,自2004年棉花期货上市以来,郑商所持续优化服务供给,调整基准交割地、上市棉花期权和棉纱期货、上线场外平台、创新推出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等,积极助力棉花产业稳健发展。2020年棉花期货仓单累计注册量为192万吨,占国内产量的30%。截至今年8月底,72家棉花产业链企业通过场外平台仓单交易融资144.34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中华棉总裁何锡玉表示,近年来,中华棉以自有的国际、国内资源为基础,发挥资金、渠道等综合优势,倾力打造了中棉集团资源购销平台,创新大宗农产品经营模式,以郑商所期货场内定价为基准,全面提升营销服务能力和产业延伸能力,在棉花价格上涨时不捂盘,在棉花价格下跌时不惜售,实现了期现结合的创新平台化运营。自平台上线,累计投放资源总量超过120万吨,成交总量接近110万吨,服务22个省份1476家客户,为下游纺织客户稳定了原料供给,发挥了保障国内棉花市场供给和稳定市场价格的“稳定器”作用。
“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的上线,是郑商所践行国常会精神的体现,也是棉花产业链能够长久保供稳价,提升国际议价能力的良好开端。”何锡玉表示,未来五年,中华棉将继续加大一手资源的掌控能力和纺织原料的经营规模。到“十四五”末期,一手资源掌控达到150万吨,棉花经营规模达到350万吨,同时拓展棉纱、短纤、PTA等纺织相关的品种,进一步提升赋能纺织的能力,实现由龙头企业向核心企业的转变,全力以赴做好棉花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和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工作。
“一方面,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平台购销规模,探索开展非标仓单的交易交割,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棉花期货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另一方面,探索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关联企业进入综合业务平台中华棉购销专区,共同赋能产业链,发挥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的纽带作用,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何锡玉如是说。
郑商所理事长熊军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此次郑商所携手上线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既是推动期货现货融合、场内场外互通、上游下游联动的创新尝试,也是落实国常会保供稳价精神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能够发挥中华棉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助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农户”的市场服务格局,同时也能够通过“基差报价、期货点价”的交易模式,引导棉花产业链企业在价格上涨时不捂盘、价格下跌时不惜售,推动利用市场化手段做好棉花长期保供稳价工作。
熊军表示,长期以来,郑商所和中华棉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棉花行业首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华棉在棉花期货市场研究、培育等方面给予了郑商所大力支持,双方合力推动棉花期货功能发挥、在服务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本次签约仪式为契机,郑商所将不断深化双方合作内容、优化完善服务模式,持续做好场外市场建设工作。
一是以购销专区上线为起点,按照由标准仓单到非标仓单,由棉花品种到PTA、棉纱、短纤等纺织品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规范运作,不断扩大平台功能作用。
二是在总结购销专区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复制“平台+”期现合作模式,争取覆盖郑商所已上市品种,推动形成“平台+平台”“平台+龙头”的业务合作方式,为实现平台及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上下游共同发展,贡献期货力量。
三是以解决实体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为目标,继续丰富场外业务模式,创新场内场外联动渠道,争取为产业客户管理风险、稳健经营提供更多便利。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428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