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宏观】预期之内的降准

期货资讯 2023-03-19 09:34

【导读】【开源宏观】预期之内的降准,来源 | 何宁宏观  编辑|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article_………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核心观点

一、降准目的在于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助力经济恢复

我们曾强调,2023年应是“稳货币、宽信用”,货币维持“克制的宽松”,力度有限,不过仍可能再降准降息。且我们在2022年11月降准时便提出“降准步长缩窄至25bp可能成为常态”。因此本次降准总体在意料之内。

降准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1-2月信贷“开门红”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派生存款催化缴准需求,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被加速消耗。此外,2月集中缴纳缓税,季节性上1-2月政府存款增加,央行,银行间资金偏紧。从资金面表现来看,银行间资金利率中枢上行且波动加大。我们测算和历史经验表明,通常央行在一年内需通过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释放超过2万亿基础货币。为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并在年初完成足额基础货币投放,结合易纲行长3月3日的发言“用降准的这个办法来吐出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还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来综合的考虑对经济的支持”,降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2)助力经济平稳修复。1-2月经济数据显示,开年经济有边际改善,但仍存部分不确定性。就业压力仍严峻、出口对工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仍趋降、地产需求端修复延续性不确定,经济修复的持续性和斜率有待观察。随着两会结束,政策逐步落地实施,此时降准体现了政策稳增长的决心。(3)近期美国、欧洲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国内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重视度提升,降准是对潜在金融风险的提前防范。

二、降准推动银行延续信贷投放、积极信号提升经济修复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本次降准大约释放长期资金5000-6000亿元,为银行节约负债端成本60-70亿元。首先,银行负债端成本的释放有助于银行加大对实体信贷投放的支持。目前经济的修复离不开宽信用持续性发力。预计后续基建配套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房企融资端将延续改善。其次,经济修复的信心提升。MLF净投放和降准叠加出现的信号意义较为明显,即强调政策对于经济修复的决心与信心。从历史表现来看,降准后短期股指小幅上涨,3个月内上涨幅度扩大,创业板上涨胜率较高;降准后债券收益率普遍下行,国开债表现强于国债。因此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将对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利好股债。但同时要看到,宽信用的传导还需居民端储蓄的释放,因此降准对需求提振的实际作用仍待观察。

三、后续降息可能性仍存,降准空间已逐渐缩小

降准体现了央行“以我为主”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态度。后续货币政策来看,上半年货币政策仍保持宽松以呵护经济恢复性增长。银行负债端成本节约为后续降息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例如调降1年期、5年期LPR以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住房贷款成本,但幅度预计不大。“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仍是全年基调。我们重申此前观点,2023年是“稳货币”,总量逐渐“克制”,结构性政策发力且将在消费加码,信用整体偏宽。

我们曾提示降准步长缩窄至25bp可能成为常态。从本次降准依然保持25bp的幅度可以印证,降准的空间已逐步缩小。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按照5%的隐含下限估算,未来还剩余260bp左右的降准空间。在流动性整体宽松、央行有补充流动性的其他结构性工具的背景下,后续若再次降准,幅度大概率保持在25bp。此外,过往央行实施降准之前,国常会通常提前1-2周预告,本次没有,需观察这种模式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1

降准目的在于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助力经济恢复

我们曾强调,2023年应是“稳货币、宽信用”,货币维持“克制的宽松”,力度有限,不过仍可能再降准降息。且我们上次降准便提出“降准步长缩窄至25bp可能成为常态”,因此本次降准总体在意料之内。本次降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2023年以来,企业信贷增长超预期。具体来说,1-2月信贷“开门红”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派生存款催化缴准需求,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被加速消耗。虽M2增速保持上行,但表征银行间流动性的超储率应是持续降低。此外,2月集中缴纳缓税,季节性上1-2月政府存款增加,央行,银行间资金偏紧。从资金面表现来看,银行间资金利率中枢上行且波动加大。2023年以来资金利率有所抬升,随后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DR007高于政策利率。多重因素表明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出现一定压力,负债端成本上升。为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并在年初完成足额基础货币投放,央行实施降准。

过去三年,央行通过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基础货币年均约在2-3万亿左右,指向降准应是常态化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工具。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机制:我国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外现金(M0)、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四部分构成。其中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可自行使用的资金,能够连接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和实体经济广义流动性,且目前是信贷扩张的重要来源。2018年来,除2020年以外金融体系扩表(以社融作为表征)增速在10%左右,相应的,超额储备金也需要增长10%来提供基础货币支撑。近三年来我国超储金规模平均在20.8万亿,则每年基础货币投放需要2万亿左右。目前央行货币供给的方式:(1)使用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当前以MLF投放作为常规手段;2)以降准方式提高货币乘数,进行货币供给而一般来说降准25bp相当于提供5000亿元基础货币。过去5年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基础货币年均约在2-3万亿左右,因此,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必要的货币投放操作。

易纲行长3月3日发言也表示“用降准的这个办法来吐出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还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来综合的考虑对经济的支持”。

(2)政策助力经济平稳修复。1-2月经济数据显示,开年经济有边际改善,但仍存部分不确定性。就业压力仍严峻、出口对工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仍趋降、地产需求端修复行情延续性不确定,经济修复情况仍有待观察。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3年稳增长仍是主要任务,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离不开政策的配合和宽松的货币信用环境。随着两会结束,政策逐步落地实施,此时降准体现了政策稳增长的决心。

(3)近期美国、欧洲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国内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重视度提升,降准是对或有金融风险的提前防范。

2

降准推动银行延续信贷投放、积极信号提升经济修复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本次降准大约释放长期资金5000-6000亿元,为银行节约负债端成本60-70亿元。首先,银行负债端成本的释放有助于银行加大对实体信贷投放的支持。目前经济的修复离不开宽信用持续性发力。预计后续基建配套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房企融资端将延续改善。其次,有利于经济修复的信心提升。本次降准符合我们预期,超市场预期,且MLF超额续作之后降准操作历史上较为罕见,只因二者均起到释放长期流动性作用。3月15日央行投放4810亿MLF,已实现2810亿元的基础货币投放。MLF净投放和降准叠加出现的信号意义较为明显,即强调政策对于经济修复的决心与信心。从历史表现来看,降准后短期股指小幅上涨,中期来看上涨幅度扩大,创业板上涨胜率较高;降准后债券收益率普遍下行,国开债表现强于国债因此我们认为本次降准或对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利好股债。但同时要看到,宽信用的传导还需居民端储蓄的释放。降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面,信号意义更强,对需求提振的实际作用仍待观察。

3

后续降息可能性仍存,降准空间已逐渐缩小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384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