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2023年“开门红的”一点思考,1月6日,美国公布12月失业率——再一次下降至3.5%这轮复苏中的最低点,劳动力………
华融融达期货
1月6日,美国公布12月失业率——再一次下降至3.5%这轮复苏中的最低点,劳动力市场数据好于预期,市场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旺盛,需求仍在扩张。美元指数从1月6日最高点105.62持续回落,最低达到101.50,跌幅3.9%。截止1月19日,相较于1月5日收盘价,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32%,Brent原油上涨7.09%,LME铜上涨9.03%。在此背景下,叠加国内疫后消费复苏的强预期,国内大宗商品在2023年同样实现了“开门红”,相较于1月5日收盘价,文华财经指数上涨3.77%,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5.15%。2023年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开门红”还能持续多久?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外围市场方面。2022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指数48.4%,回落0.6个百分点,但失业率下降至3.5%,是疫情复苏中的最低点,PMI数据和失业率数据出现了明显的背离。2023年1月的数据将尤为关键,到底是PMI触底反弹,失业率维持低位,印证市场对美国经济浅度衰退的判断;还是PMI跌破48%的分界线,失业率拐点出现,美国正式开启深度衰退之路?只能等2023年1月的数据出来后再做论断。国内市场方面。多头的核心筹码是疫后消费的边际复苏以及国家对消费的刺激政策。1.国家对经济的刺激政策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测算出实现该目标GDP年均增速为4.7%。考虑到基数效应,预估2023年实际GDP增速为5%左右。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2023年正是新的领导班子上台后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放开后的适应过渡期,相信2023年两会之后,国家会陆续出台各类刺激消费的政策,实体经济预期在下半年会重新焕发活力,这是国家政策的方向指引。2.疫后消费复苏的现状“乙类乙管”的实施意味着取消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于隔离和风险区的防控举措,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疫情放开后,全国各地陆续“达峰”,疫后人员流动逐渐恢复,疫情期间受损的出行、餐饮等相关产业将会逐渐修复。2023年元旦是疫情防控后的第一个假期,根据文旅部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虽然海南等南方旅游城市炒的热火朝天,但从全国整体来看,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仍需较长的时间。中国人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预计23年春节将出现近两年“本地过年”后的较大规模返乡客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截止1月18日,春运前12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4.76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7.3%,比2022年同期增长47.1%。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94亿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3.20辆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比2022年同期增长12.4%,小客车流量达到了历年春运以来最高峰。从数据可以得知,相较于疫情期间,春运返乡的人员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但相较于疫情前仍有较大的差距。餐饮消费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恢复,南北方由于疫情感染高峰错位存在一定分化。截至1月8日,代表餐饮连锁全国歇业率降至2.4%,代表连锁餐饮全国七日移动平均营业额较2021年同期恢复度约64%。长达3年的疫情,从心态上彻底放开仍需一段时间,这波疫情达峰后立即迎来元旦和春节的假期,存在阶段性的报复消费行为。后续消费持续性的修复,需要关注居民对“放开冲击”的适应速度,第二波潜在疫情高峰来临的时间和冲击力度,以及国家对消费的刺激政策,这些因素决定了消费复苏的斜率,整体来看,消费全面复苏可能需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此外,疫情导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滑明显,消费复苏的程度和可持续性也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家庭收入的潜在改善。最后回到行情,从文华财经指数来看,2021年和2022年的高点在230+,高点产生的核心矛盾是全球放水叠加供给扰动。当前欧美加息虽然邻近尾声,但是高利率带来的负反馈尚未充分体现,降息预计是2024年的事情;同时供给扰动也在逐渐减弱。中国复苏和美国衰退的矛盾背景下,大宗商品很难出现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那种流畅的上涨行情,2023年度行情可能会更加曲折而艰难。在需求明显复苏之前,资金已经进行了一轮抢跑,可供炒作的恢复预期轮动上演,当前文华财经指数反弹到196,估值并不算低,进一步追高的风险较大。春节最后一个交易日,安全第一。免责声明如引用发布,须注明出处:华融融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引用的信息和数据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及其它合法渠道,力求报告内容、引用资料和数据的客观公正。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客户应自主做出期货交易决策,独立承担期货交易后果。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213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