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SHPGX导读 : 12月10日, 中国海油如期对外发布了 《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 ,围绕“能源经济、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投资动向”四大篇章,深度分析海洋油气、海洋风能产业,跟踪研判其他海洋新能源技术发展,对标分析石油公司的投资动向。 刚刚,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结束,中国海油如期对外发布了 《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 ,围绕“能源经济、海洋能源…
SHPGX导读:12月10日,中国海油如期对外发布了《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围绕“能源经济、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投资动向”四大篇章,深度分析海洋油气、海洋风能产业,跟踪研判其他海洋新能源技术发展,对标分析石油公司的投资动向。刚刚,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结束,中国海油如期对外发布了《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围绕“能源经济、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投资动向”四大篇章,深度分析海洋油气、海洋风能产业,跟踪研判其他海洋新能源技术发展,对标分析石油公司的投资动向。中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原油产量2.05亿吨,同比增加近600万吨,2016年以来原油产量首次超过2亿吨。预计我国2022年海洋石油产量5862万吨,同比增长6.9%;海洋天然气产量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全球海洋油气投资大幅增长2022年,随着国际油价重上100美元/桶高位,全球海洋油气投资大幅增长,带动勘探开发活动持续回暖。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全球海洋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约63.8亿桶油当量,占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不含陆上非常规油气)的80%。全球海上钻井工作量,近40%的工作量来自中国海域。全球海洋油气成本维持低水平。由于圭亚那、巴西等地获得勘探大发现,超深水油气发现成本下降较快,降幅为24.4%。12023年海洋原油产量预计突破6000万吨2022年,中国持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勘探发现成果显著。勘探投入比例不断提升,以寻找中大型油气田为主线,聚焦风险勘探和领域勘探,推进油气新发现和储量增长,先后获得7个油气新发现,评价了20个含油气构造。发现了中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气田;成功评价了渤中26-6含油气构造和渤中19-2含油气构造,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合计超过1亿吨,实现了海上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涠页-1井成功,初步评价显示南海北部湾页岩油资源量12亿吨,揭示了海上页岩油良好前景。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投资持续增长,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石油贡献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预计海洋石油产量5862万吨,同比增长6.9%,渤海海域、南海东部海域是海洋石油上产的主要区域;海洋天然气产量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一年,已稳定生产供应天然气超3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东南地区主要新增国产气供应区。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将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提供更加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2023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着力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加强产能建设,全力推进海洋油气增储上产。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海洋石油产量突破6000万吨大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生产增量的领军地位,海洋天然气产量突破230亿立方米。2数字技术提升海洋油气开采效率中国深水油气技术取得创新突破数字化技术促使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勘探领域,可控震源、精密数字地震仪及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大幅提升采集质量,虚拟现实技术促进海量复杂数据与模型实时分析,地质目标识别能力明显增强;开发领域,水下生产系统、长距离海底管线回接等技术进步,促进作业模式从水上向水下发展,智能油田实现全面感知、整体协同、科学决策和自主优化,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工程技术领域,自适应钻头、智能钻机以及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的井下工具等技术进步不断刷新深水深层钻探记录;工程装备领域,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成为海洋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海洋油气工程建设和装备向少人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数字化领域,油气行业纷纷拥抱云计算,在云上部署专业平台和软件成为近年来油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选择。中国深水油气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基本掌握了常规深水、超深水及深水高温高压整套深水钻探技术。全球首艘获得挪威船级社智能认证的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在中国珠江口盆地成功开钻,使中国跃升为全球能够自主开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家之一。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和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正式投入使用,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3全球海洋油服装备市场向好中国保持装备规模全球领先2022年,全球海洋油田服务装备需求延续向好走势,利用率达到2015年以来新高。反映产业景气度的移动式钻井平台、大于4000马力三用工作船和大于1000载重吨平台供应船,全球平均利用率分别增长至63%、70%、70%。起重船、铺管船和水下工程船等主力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市场2022年开始逐步好转,但全球需求仍处于低位,复苏滞后于油田服务装备。中国保持装备规模全球领先。海洋油田服务和工程服务的装备利用率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起重船尤为突出,高出42个百分点。中海油服12艘LNG供应船投用,标志着中国跨入装备清洁能源利用国际先进行列。2022年,预计全球海上风电专用工程船总量755艘,同比增长8.9%;在中国抢装潮后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回归平稳发展,需求进入蓄力期,仅交付5艘,但新增订单25艘且吊装能力升级至16兆瓦级;船舶租金保持高位,因机组类型不同呈现分化态势。伴随风电场开发,运维船需求稳步增长,预计新增58艘,同比增长34.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装备规模全球第一。在役海上风电安装船50艘,占全球的62.5%;在役风场建设服务船97艘,占全球近30%;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空间逐步释放,运维船舶投资加速发展,专业运维母船启动建造并将于2023年服役,结束中国无专业运维母船的局面。2023年,全球海洋工程油气装备市场需求、装备利用率将持续得到改善。全球海上风电安装船新增订单将再创新高,大吊力运装一体安装船成为主流。4国际石油公司低碳并购创新高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占全球50%国际石油公司过去几年的海洋油气投资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提高投资效率,借助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稳产所需的投资下降;二是资产归核化,投资集中于资源禀赋好、成本低、回收周期短的项目。这一趋势预计仍将持续,未来存在产量接替能力不足的风险。国际石油公司发展低碳业务是顺应能源转型趋势的必然选择。并购与直接投资仍是国际石油公司快速拓展低碳业务的重要方式。预计2022年低碳并购交易规模将再创新高,超过150亿美元。海上风电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并购交易的主要领域,道达尔能源表现尤为突出。低碳技术并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涉及陆上风电、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生物燃料等领域。以海上风能为主的海洋能源成为各海洋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撑。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发电装机总量达到3354吉瓦,占全球电力总装机量的40%。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同比增长26%,达到6850万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的2%,未来这一比例将稳步提高。中国、英国继续保持全球海上风电累计和新增装机容量的前两位。2022年,预计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3250万千瓦,接近全球装机规模50%。各省陆续发布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规划新增装机规模约5500万千瓦,并将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模式。深远海尤其是漂浮式海上风电从规划走向实施,“十四五”期间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在中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海上风能在沿海省份的发电量占比有望从目前的2%提高到2050年的近20%。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将重回快车道,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预计超过1000万千瓦。其他海洋新型能源技术目前尚未完全成熟,仍处于工程验证或是商业化示范阶段,欧洲地区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其中,海上光伏和海上氢能技术近两年发展较快,在示范项目中与海上风能融合发展的特点较突出。海洋能中潮流能在商业化示范项目上有所突破。2022年各国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为应对能源危机,部分国家和地区重启并加大对煤炭、煤电等高碳能源的利用或者制定支持煤电的相关政策,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阶段性放缓。2023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逐步走向新平衡,能源转型持续推进,预计非化石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的18.2%。我国将进一步落实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稳步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本文来源| 碳客Lab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021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