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SHPGX导读: 近几年,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实施能源转型,在战略调整、业务布局、产业结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资产经营及公司更名等诸多方面主动作为,取得良好成效。 展望未来,基于政策压力、ESG压力、经济压力、路径依赖压力和资产经营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因素,提出国际石油公司在转型路 径、转型投入、转型进展、转型类型以及公司自身资产经营方…
SHPGX导读:近几年,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实施能源转型,在战略调整、业务布局、产业结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资产经营及公司更名等诸多方面主动作为,取得良好成效。展望未来,基于政策压力、ESG压力、经济压力、路径依赖压力和资产经营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因素,提出国际石油公司在转型路径、转型投入、转型进展、转型类型以及公司自身资产经营方面5个发展趋势,为国际石油公司后续能源转型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作者简介徐东,男,正高级经济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师。201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从事能源经济、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及管理咨询工作。E-mail:xudong@petrochina.com.cn。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回顾与展望徐东1,陈明卓2,胡俊卿3,储培麟2,韩百琨2,王百慧4,李俊5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销售盘锦分公司;5.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摘要近几年,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实施能源转型,在战略调整、业务布局、产业结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资产经营及公司更名等诸多方面主动作为,取得良好成效。展望未来,基于政策压力、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压力、经济压力、路径依赖压力和资产经营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因素,提出国际石油公司在转型路径、转型投入、转型进展、转型类型以及公司自身资产经营方面5个发展趋势,为国际石油公司后续能源转型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回顾;展望0 引言联合国气候大会自1995年开始举办以来,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再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直至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深度政治化,全球气候治理愈发严苛并已逐步进入快车道。国际石油公司作为引领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的群体,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方面成果显著,这得益于良好处理企业发展与业务转型的关系,得益于在战略调整、业务布局、组织架构等方面的主动作为,得益于积极处理传统油气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关系,得益于稳妥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诉求和利益。1 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回顾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石油公司积极求变、主动作为。1.1 积极开展公司战略调整与重塑普遍来看,国际石油公司均在原发展战略中嵌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负碳、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气候变化等要素、元素或概念。bp作为最早发布净零排放目标的国际石油公司,定位于世界一流的一体化综合性能源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嵌入公司发展战略。借助早年涉足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经验和积累,bp全方位拓展低碳能源业务、重塑终端消费业务、精简传统油气业务,加速从IOC(国际石油公司)向IEC(综合性能源公司)迈进[1]。道达尔能源(简称道达尔)志在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转型公司,为应对降低碳排放和增加能源供给的双重挑战,率先将气候因素纳入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并增加了新的绿色转型战略,力图通过拓展天然气业务、扩展低碳电力产业链,以及发展碳中和技术驱动其低碳战略发展。埃克森美孚公司(简称埃克森美孚)作为全球油气行业的百年龙头老大,也终于在2022年初披露了低碳投资计划。该计划致力于使其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和石化公司,核心战略调整主要集中在减少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量、增加清洁能源天然气的应用、注重生物燃料技术,并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能力[2]。壳牌公司(简称壳牌)定位于世界一流一体化能源公司,于2021年2月发布以“绝对净零”碳排放目标为导向的“赋能进步”低碳发展战略。在其新战略内容中,明确其转型目标是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实现净零排放,赋能生活及尊重自然,更加专注于满足客户低碳化、多样化、个性化用能需求。雪佛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雪佛龙)定位于最受尊敬的全球能源公司,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生物燃料和可再生天然气业务发展融入公司战略[3]。1.2 积极开展业务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近年来,在油气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能源转型加速推进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不断收缩上游经营区域,参与油气合作的国家数量持续降低,上游资产地域性集中趋势加速。雪佛龙、壳牌海外上游资产所在国的数量由2014年的30余个下降至2019年的20个左右;埃克森美孚、bp和道达尔仅剩10余个。同时,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也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的重点工作。bp大幅削减油气产量,到2030年,bp的油气当量水平将在2019年260×104桶/d的基础上降低43%,控制在150×104桶/d油气当量水平;进一步减少和控制炼油产品产量,从目前的170×104桶/d下降到2030年的120×104桶/d;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计划从2019年的2500MW扩大20倍,至2030年达到50000MW,同时将生物质能的产量扩大5倍,达到10×104桶/d的水平;到2050年,bp的电力销售将实现大幅扩张,达到其公司销售额的50%,油气产量将减少80%。道达尔通过制订2050年零碳排放计划,将石油销售比重从5年前的66%下降到2020年初的55%,并承诺在2050年下降到20%,形成20%的油、40%的天然气(含生物天然气和氢)及40%电力的能源结构。壳牌计划到2030年年销售电力达到560×1012W·h;而2025年以后将不再进行油气新区勘探,原油产量在2030年以前逐年下降1%~2%[4]。1.3 积极开展业务组织架构调整和重塑2020年以来,国际石油公司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战略发展的需要,不仅及时成立了“高级别、跨部门”的气候应对与能源组织或管理机构,而且积极实施了业务组织架构的调整和重塑。道达尔在董事会下增设综合战略与气候部,负责研究公司应对气候治理战略;成立气候能源管理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领导,负责集团气候战略的落地执行;成立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部门,拓展公司低碳和新能源业务。壳牌在董事会下设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集团碳小组,领导一体化天然气与新能源部等,支撑公司能源战略转型。意大利埃尼集团(简称埃尼)在维持组织机构职能管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抛弃了过去按照业务种类设置上游、天然气与电力、炼化与销售及公司其他业务等4个下属业务板块的传统设置,创建了两个新的业务组织,即自然资源业务子集团和能源发展业务子集团。bp打破了其百年以来按照上游、下游和其他业务的分类和管理模式,围绕实现公司业务和价值持续增长,在优化四大职能部门的基础上,重组形成了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地区事务与城市低碳解决方案和贸易与航运三大集成部门,以及生产与运营、客户与产品、天然气与低碳能源、创新与工程4个业务板块。斯伦贝谢公司将其原有的20条产品线予以合并,建立了数字与集成、油藏性能、油井建设和生产系统等4个崭新的业务板块,覆盖并创立了19条新的产品线[5]。埃克森美孚在2019年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2022年初又将化工和下游公司合并,集中技术、工程和其他支持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客户,提高业绩和增长价值。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将沿着ExxonMobilUpstreamCompany(埃克森美孚上游)、ExxonMobilProductSolution(埃克森美孚产品解决方案)和ExxonMobilLowCarbonSolutions(埃克森美孚低碳解决方案)3个业务线实施生产运营。1.4 积极开展非核心油气资产剥离与可再生能源资产并购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逆全球化行为等影响,油气市场需求和价格也像过山车一般变幻,可是国际石油公司的资产并购与剥离行为却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第一,国际石油公司在油气资产收购上鲜有出手,独立石油公司一度成为油气资产交易市场的主角。目前看只有雪佛龙买进诺贝尔能源1宗国际石油公司购入油气资产行为[6],其他如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并购康乔资源公司和壳牌在美国二叠纪盆地页岩资产、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并购ParsleyEnergy(帕斯利能源公司)和DoublePointEnergy(双点能源公司),以及Cenovus能源公司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都是独立石油公司坚守油气,利用并购形成规模经济并产生协同效应的范例[7]。第二,国际石油公司剥离非核心油气资产实施业务聚核化迅速而坚决。2019年,出于能源转型和资产优化的角度考虑,国际石油公司制订了一个超过1100×108美元的资产剥离计划并开始滚动实施,具有高碳化、低收益和长周期的非核心油气资产成为市场交易对象。这其中包括近年来壳牌出售二叠纪盆地页岩资产;埃克森美孚的撤资计划涵盖了亚洲、非洲、美国和欧洲的数十处资产,且出售美国页岩油气资产已经进入议事日程;bp出售全球化工业务资产、美国墨西哥湾的油气资产及亚洲天然气下游业务资产;雪佛龙出售中亚地区石油资产;道达尔出售欧洲北海及亚洲油气资产。第三,国际石油公司更加主动并购或买入转型业务和资产。据统计,2019年,国际石油公司低碳资产并购交易40宗,较2018年几乎翻了一番;2020年在行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保持了与2019年同样的水平。国际石油公司出售资产和自身经营实现的现金流并没有用来购置油气资产,相反加大了向光伏、风电、生物质、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增加了向储能、CCS(碳捕集与封存)、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甚至EV(电动车)充电等业务的关注和涉足,同时加强了与微软、IBM、谷歌等行业外的国际科技巨头和西门子股份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等国际制造装备巨头的跨界合作,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和科学的解决方案。1.5 积极开展投资策略与经营逻辑的相变能源转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给予国际石油公司破坏性打击,迫使其消减投资、压缩成本、控制生产经营行为。尽管2022年以来,随着油价复苏,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雪佛龙)均实现了利润恢复性反弹和增长,但是他们不仅没有乘势扩大投资和油气产量,却一反常态地继续控制支出、降低油气产量,将盈余现金用于清偿债务、回购股票和增长股息,反映出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与经营逻辑的3点改变。首先,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重心迁移已是大势所趋,投资重点已经不是化石能源,而是会更多地聚焦在清洁低碳业务领域,即使北美的国际石油公司依然选择坚守油气传统能源业务,但是在CCS、CCUS、生物燃料、氢能等业务方面显著增加了投资和技术力量。其次,国际石油公司把宝贵的现金用于通过提高股息分配率直接提升投资者收益,用于通过股票回购减少流通股数量,提升股价间接提升投资者收益,都旨在赢回并重获投资者信心。最后,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大势下,出于对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生产经营监管收紧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趋大的担忧,投资策略和经营逻辑也在渐变。高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没有增加钻机数量和钻井活动以促进大幅增产,而是保持了严格的支出纪律和投资管控,显示出为谋求未来业务转型和低碳发展积累更多发展资金的经营逻辑。投资策略和经营逻辑的变化也在持续损伤油气能源的资源基础,2021年全球年度已发现总储量继续下降,较2020年大幅下降60%,是近75年来勘探储量最差的一年,“勘探储量与产量”比率目前处于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6 积极更新品牌名称与标识近年来,已经有多家国际石油巨头“改头换面”,启用新的品牌名称和标识,希望以一个全新的形象迈向“能源巨头”的发展征程。2021年10月,QatarPetroleum(卡塔尔石油公司)迎来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正式更名为QatarEnergy(卡塔尔能源公司),并启用全新的品牌形象标识。公司名称用“Energy(能源)”一词取代“Petroleum(石油)”,使用新的水滴图案logo,寓意公司将致力于发展石油及其他更清洁的能源类型。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名称代表着更广泛的战略,包括关注能源效率和环保技术,如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旧名称无法反映出公司实际在做的事情。2021年6月,Total(道达尔公司)宣布改名为TotalEnergies(道达尔能源),并启用全新的公司品牌标识。新logo由其英文名称中两个单词的首字母“T”和“E”连接而成,寓意能源之旅,象征着道达尔将开启一段新的能源旅程,打开更可靠和更清洁的新能源。标识中7种颜色的融合代表多样化的能源,表示石油、天然气、电力、氢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不同的能量。7种颜色以渐变的形式填充,说明道达尔以石油为起点迈向新能源[8]。2020年,bp公司将大小写字母做了替换,从“BP”更改为“bp”。公司表示,新的小写字母给人更现代、更亲切的感觉,和公司低碳净零以及帮助社会降低排放的目标所契合。2018年,Statoil(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更名为“Equinor”,新名字中不再包含“oil”,意味着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大型能源公司,而不仅仅局限于石油。2017年,DanishOilandNaturalGas(丹麦石油天然气公司)更名为“ØrstedA/S”,寓意着公司由传统油气向电力能源转型迈进的新征程。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生产企业。2 国际石油公司外部转型环境分析如前所述,过去几年国际石油公司为了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在战略、业务布局、业务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策略、经营逻辑、资产经营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是积极进取和主动作为,也是面对政府、投资者、环保主义组织及社会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对国际石油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之举。2.1 日趋严苛的业务监管和法律规制,要求国际石油公司重塑发展战略并调整发展目标2020年初,随着bp原CEO戴德利正式卸任,继任者伯纳德·鲁尼上任伊始就宣布了公司能源转型实施计划,但是就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激进的转型目标和计划公布的当天,公司办公大楼还是遭到环保主义组织和社会民众的围攻;2021年5月26日,荷兰海牙地区法院,历史上首次判决一家公司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负责,要求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现更名为壳牌公司)必须在2030年底之前,在2019年的基础上将其排放总量减少45%,而不是壳牌原来制定的“2030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作为全球首例,至少在欧洲开创了一个先例——法院的裁决设定了绝对碳排放量而非碳强度目标,要求企业负有保护人们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法律责任。随着气候和环保政策日趋严苛,全球各地与气候相关案件数目大幅增加,自2015年以来,石油石化企业招致的气候诉讼案件,索赔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可以看出,若不进行战略重塑和发展目标调整,未来几年,大型国际石油公司面临油气业务的严格监管和气候方面的法律诉讼可能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2.2 日趋增大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颠覆性变化的风险,要求国际石油公司实施业务组织架构优化重塑2020年底,一家新成立的投资公司EngineNo.1,在察觉到市场疲软后领导了一些激进投资者,对缺乏新能源战略的埃克森美孚发起了一场代理权争夺战。2021年5月26日,在资产管理巨头Vanguard(先锋领航)和其他大型投资者的支持下,仅持有0.02%股权对冲基金的小股东EngineNo.1在与埃克森美孚的代理权争夺战中取得了胜利,成功任命3名新董事(占据公司董事会席位总数的四分之一)进入埃克森美孚董事会,标志着“石油巨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前所未有并具有历史意义。在2021年雪佛龙的股东大会上,有约61%的投资者无视公司董事会的反对,通过了一项由环保组织提出的碳减排提案,要求雪佛龙将其用户产生的碳排放纳入未来的减排目标。可以看出,国际石油公司若不主动进行组织架构优化重塑,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体系的颠覆性变化。2.3 日趋加大的资产和业务分拆概率,要求国际石油公司加快业务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调整2021年11月,壳牌小股东TheThirdPointFund(第三点对冲基金)提出,将壳牌的传统油气业务与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和资产实施分立分拆,形成两个或更多的独立公司。这种提议将改变国际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逻辑,即:在可再生能源等新型业务没有形成发展能力的时候,利用传统油气业务的盈利支持可再生业务的发展,为转型提供现金流[9]。尽管这种提议目前只是少数动议,但是欧洲公用事业公司、电力公司业务资产被分拆的历史还是令国际石油公司瑟瑟发抖。可以看出,国际石油公司业务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若不加快,资产和业务分拆的提议或议案就会逐步被提到议事日程和决策事项上来。2.4 日趋明显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冷遇,要求国际石油公司改变投资策略和经营逻辑受油气市场低迷和低油价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业绩在过去几年也出现了大幅滑坡。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油气公司的冷遇也见怪不怪了。2020年8月,埃克森美孚作为连续92年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30支代表股票和该指数中现存的最古老成分股被剔除;埃克森美孚市值在2007年10月曾达到逾5250×108美元的巅峰,直到2011年还是美国最大上市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能源公司在道琼斯指数中的权重一度占到四分之一,而在埃克森美孚被移出后的周一,美国道琼斯股市中的能源股权重降至仅2%;与此同时,各石油公司在债市步履维艰,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相应下调多数国际石油公司信用评级。穆迪和标准普尔在2021年4月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两次下调埃克森美孚的债务评级。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债务评级更低,多数国际石油公司信用评级展望均为负面,多家独立石油公司的债务评级甚至下调为垃圾级。近年,多数国际金融机构均明确表示要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项目的融资总额,提高融资成本。EIB(欧洲投资银行)宣布将在2021年底前停止为一切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超过1110家管理资产超过11×1012美元的金融机构已经承诺从化石燃料中剥离;一些大型投资基金急于通过避开新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展示绿色能力。可以看出,国际石油公司若不改变投资策略和经营逻辑,满足各方利益诉求,显示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实施能源转型的决心和力度的话,继续受到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冷遇将会更加明显[10]。2.5 日趋升高的来自社会民众和ESG的压力,要求国际石油公司不断优化公司名称及其标识国际石油公司更换名称和标识表明,国际石油公司都在尽力抓住能源转型机遇,以超越单一的传统石油业务格局,向综合性能源巨头迈进。与此同时,将绿色低碳转型的实施方案、具体举措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在财务报表中增加ESG信息和元素也是国际石油公司需要努力开展的工作。国际石油公司此次更换名称和标识就是在向社会公众和ESG组织传递企业形象识别的改变,意图通过企业视觉识别的改变将企业绿色低碳和转型发展的发展理念视觉化,向社会公众表现、传达企业理念,树立企业形象。可以看出,国际石油公司更换企业名称和标识是良好揣摩社会公众心理、继续获取社会公众认可所采取的积极措施。3 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后续展望2021年有将近140个国家制定了碳中和发展目标和路线图,表明全球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逐步趋于一致。所谓的“政治正确”和来自资本市场、ESG组织、社会公众日趋增加的压力都会使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继续走深走实。但是,2021年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博弈下供应链低效运行甚至中断导致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给欧洲部分国家、亚洲部分地区带来的能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各国、各公司仓促开展能源转型和快速去碳化实践敲响了警钟,各国政府不得不将长期气候目标与满足当前能源需求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和研判内外部环境形势变化和未来政策走向,未来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将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3.1 政策压力趋缓—给予缓冲和过渡—差异化转型路径成为主流如前所述,经历了从2015年《巴黎协定》的气候长期目标到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具体实施内容商定;经历了bp、道达尔、壳牌、Equinor、埃尼、雷普索尔等欧洲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高调起步和北美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漫不经心;经历了2021年以来美国大部分地区汽油涨价和部分供应链中断、欧洲电价气价飞涨、亚洲部分地区拉闸限电后对能源转型的反思,国际社会寻求经济发展、能源平稳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之间的平衡将给予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进程一定的缓冲和过渡。世界各国及主要经济体对降碳、低碳、去碳的实践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普遍意识到能源的稳定、安全供应应该优先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各国可能对已颁布的能源转型政策进行调整、修正和优化,过于激进、步幅偏大、路径单一的能源转型策略会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要求能源转型多元化、差异化并结合各国资源禀赋的个性化政策和适配性策略。这也给了国际石油公司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去总结和反思前几年能源转型的实践得失,优化完善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和路径。无论是以bp、Equinor等公司为代表的强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激进路径[11],还是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为代表的坚守油气+低(去)碳技术的偏保守主义,抑或以壳牌、道达尔为代表的油气+可再生的双轮驱动,国际石油公司面临来自国家、地区层面的政策压力有所降低,可以使国际石油公司在充分论证、科学评价和有效借鉴的基础上,从能源品种选择、能源结构和能源比例等方面谋划制定出一条更加适合国家、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要求,兼顾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能源转型之路。3.2 投资者、ESG压力持续—要求披露实施计划细节—能源转型投入及效果显现欧洲国际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和官方宣布零碳目标无疑是最早的,bp、道达尔、雷普索尔等国际石油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就披露了其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路径和目标;进入2022年,埃克森美孚迫于小股东委派董事会成员及ESG方面的压力,也宣布了2050年实现“范围1”和“范围2”的“净零排放”目标,并为之制订了一个详细和复杂的投资计划。无论早晚,资本市场、投资者,尤其是ESG和社会公众都一直要求这些国际石油公司详细披露更多能源转型和零碳排放的阶段性目标以及与之匹配的实施计划、投资计划和支出明细。这反映出以下问题:一是鉴于历史表现和以往案例,绿色组织和社会公众对大型能源公司所谓的各种转型承诺半信半疑;二是目前国际石油公司群体内部对未来能源格局、油气达峰及对经济影响以及零碳排放有着十分不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外部环境如油价和市场供需会促使国际石油公司半途而废,重回化石能源发展的老路。这种情景下,投资者、ESG和社会公众会更加迫切和强烈地要求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在季度报表、半年报、年报披露以及公司开放日活动时,披露能源转型实施计划和零碳排放支出明细。可以展望,在这些利益相关方强烈而迫切的诉求和监督之下,国际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实施计划和零碳支出明细将会不断做实和具体化,一旦各方面投入越过拐点形成规模效应,那么带来的转型效果也会逐步显现出来。3.3 经济压力趋强—技术成为决定力量—全面创新促进能源转型无论什么样的能源转型路径都会伴随着品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涉及到能源体系的结构性或根本性变革。驱动能源转型的因素很多,发挥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是关键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能源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量,尤其是到了彼此替代和竞争主体能源地位的关键时期,成本驱动和经济性制约会使技术创新超越政策、机制以及社会舆论成为决定性力量,能源产业由“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资本主导”转变。按照瓦茨拉夫·斯米尔的能源转型“原动机”理论,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第一次能源转型(薪柴—煤炭),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第二次能源转型(煤炭—石油),那么面对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第三次能源转型,也迫切需要有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原动机”出现。近年来,国际石油公司基于加快能源转型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攻关力度也在加速。天然气增产技术、高碳能源清洁化生产与利用技术、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技术、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技术、提高能效及减少排放技术、储能技术,以及可以支持未来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和数字化能源协同运行系统“栖息共生”的创新生态和商业模式必将取得大规模突破和颠覆式创新,形成对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整个国际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强劲驱动力。3.4 路径依赖压力降低—因地因时制宜—能源转型最终归一过去几年,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类型和路径各不相同。其中,bp、Equinor、壳牌、埃尼、道达尔、雷普索尔等为代表的欧洲国际石油公司属于积极类型,实施路径基本是传统油气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这些公司积极布局可再生电力、拓展新能源业务并适当进入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派生新业态;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为代表的北美国际石油公司属于稳健类型,他们在坚守油气业务的同时,通过开展氢能、生物燃料,并开发CCS、CCUS和碳汇计划等低碳负碳技术及其相关业务,实施能源转型;以沙特阿美、俄罗斯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国家石油公司属于保守类型,这个群体力求以有限的减碳措施,做出最小的改变。未来一段时间,这3种类型可能会派生出或演变成更多的细分种类,国际石油公司也会因地、因时制宜选择性开展能源转型工作。但是,未来全球能源格局有3个趋势不会更改:一是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认识统一和行动一致,随着对可再生能源兼具零碳属性和可获得性的一致性认识,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降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上升不可逆转;二是随着能耗总量和单位耗能指标的控制,随着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投资数量和额度的控制,全社会生产生活节能减排趋势不可逆转;三是随着主要生产设备有序替代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比例逐步提升不可逆转。在这种结果导向驱动下,目前处于稳健和保守类型的国际石油公司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涉足和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无非想凭借成熟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实力,在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超过油气资源时,再谋求进行大范围的收并购,达到其能源转型的目的。在国际石油公司低碳化、能源多元化发展方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尽管目前发展路径和步伐存在差异,但最终都将殊途同归。3.5 资产经营压力陡增—资产搁置风险加大—国际石油公司将在能源转型中浴火重生目前,大多数国际石油公司采取的策略是:在积极处置高碳、长周期油气资产和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短周期盈利性油气项目,将由此获取的现金流在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前提下,即使在高油价情景下,也不大规模增加油气业务方面的投资,而是有序加大清洁能源、新能源项目和低碳、负碳等相关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强度,期待其成本降低和经济性提升至油气投资项目水平。能源转型也许会持续数十年,但是资本市场追逐可持续性资产结构性变化的时代已经来到,市场和投资者可能已经不允许国际石油公司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实施能源转型,否则可能面临的将会是像壳牌小股东TheThirdPointFunds那样要求资产分拆或公司分拆的提议。这种情况下,国际石油公司不仅可能会积极处置那些低收益、成熟的长周期油气资产,而且也会被迫处置一些正在盈利的短周期油气项目和资产。可以预测,具有高碳化、低收益和长周期的非核心油气资产很有可能会“无人问津”,演变成为国际油气资产交易市场的“弃儿”,逐步成为更加无法形成协同效应的搁浅资产。国际石油公司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迫放弃油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双轮驱动能源转型模式,被迫“割肉”并处置一些核心油气资产,被动式开展资产结构优化和资产类型更换。按照这样的趋势推演,存活下来并继续发展的国际石油公司将会在能源转型大势中浴火重生。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览[1]LSEBP.BPAnnualReportandForm20-F2020[R/OL].(2021-03-22)[2022-02-24].https://pdf.dfcfw.com/pdf/H2_AN202103231474922984_1.pdf.[2]贾京坤,朱英,邓程程,等.欧美石油巨头战略调整加速,低碳发展殊途同归[J].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21,6(3):1-6,29.[3]周佩庆,林益楷.壳牌“赋能进步”转型战略分析及其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21,29(4):67-73.[4]李司宇,张琬.关于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的思考[J].天然气与石油,2021,39(5):115-119.[5]陈明卓,徐东,韩笑,等.国际石油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变革分析及启示[J].油气与新能源,2021,33(4):8-13.[6]徐东.疫情以来首笔并购有何悬机?[J].中国石油石化,2020(16):40-41.[7]徐东.康菲为美石油公司做出转型示范[J].中国石油石化,2021(21):27.[8]徐东.道达尔唱响欧、美分道扬镳的节奏[J].中国石油石化,2021(4):27.[9]徐东.资产分拆一步好棋?[J].中国石油石化,2021(23):31.[10]余岭,吴谋远,刘月洋,等.大变局下国际大石油公司管理模式变革及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20,28(9):18-22.[11]徐东,刘岩,韩笑,等.氢能开发利用经济性研究综述[J].油气与新能源,2021,33(1):50-56.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1078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