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化工市场有哪些关注点?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来源:期货日报
昨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下称化工大会)于4月7日在杭州举办。此次论坛采用“主论坛+分论坛”形式,并进行了全程线上直播。
大商所化工大会前身为中国塑料产业大会,由大商所和石化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08年共同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3届,逐步成为我国化工领域产融合作、交流的品牌盛会。去年会议名称由“中国塑料产业大会”变更为“中国化工产业(期货)大会”,今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一词之差,体现了大会主题的延伸和衍生品种工具的扩容。
作为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化工大会的召开受到了市场人士广泛关注。去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摩擦、北美严寒天气等因素对能化板块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受北美极端的寒潮天气等影响,美国部分炼油厂和输油管一度关停,布伦特原油期货涨至近1年来的高点,以液化石油气、苯乙烯、聚丙烯等为代表的石油下游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产业面临着价格波动以及供需、物流等不确定性挑战。今年会场上的行业热点是什么?大咖们对于化工市场形势、品种走势变化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中国乙二醇进口量将逐步减少
从环氧乙烷(EO)在全球和中国的消费结构来看,乙二醇是最大的下游。乙二醇作为EO最大的下游,将影响EO的价格走势,同时乙烯的价格也是影响EO价格的重要指标。
中化国际化工原料事业部总经理赵军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乙二醇消费增长,中国是成为全球乙二醇的消费中心。全球EO产能增长缓慢,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而下游需求主要用于乙二醇的生产。
中国乙二醇需求占全球比重将近60%,是全球乙二醇稳定增长的源动力。
从生产工艺上来看,煤头和气头乙二醇竞争力强,煤制乙二醇需具有高品质和高开工率竞争优势方能显现。全球乙二醇供给以乙烯路线为主,煤制乙二醇的增长较为迅速,需求端的聚酯稳定增长是主要的驱动力。
“从进口结构来看,主要还是来自于低成本的中东,包括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地区。像日本和韩国产品,我们认为在未来会逐渐被挤压出中国进口市场。美国的产品,因为有低成本的优势,通过乙烷裂解到乙烯、乙二醇,会逐步替代日韩市场的进口地位。”赵军介绍说。
会上,赵军预计,从2020年到2023年全球贸易量基本上是平的。正常情况下产能、产量在增长,贸易量也在增长,但贸易量是平的,说明什么原因?说明靠一个区域来满足本土的需求。这个区域主要是哪个地区?主要是中国,中国的需求增长靠供给增量来满足。“可能再往后,我们进行比较乐观的估计,贸易量还会变小,因为中国的乙二醇进口中,江浙两个地区占整个进口的90%以上,如果这两个地方是靠自给自足,在未来,整个进口量会急剧下滑,贸易曲线还会有往下走的趋势。”赵军说。
在他看来,全球乙二醇产能2020年后投放加速,全球贸易量相对稳定,新增产能主要满足区域内的自身新增需求。东北亚(主要是中国)的乙二醇进口量仍有增加,中东、北美仍扮演着重要的出口角色。
“北美乙二醇新增产能相对有限,短期而言对中国进口市场影响有限。2020年后北美乙二醇的出口量将有较大增长,到2021年净出口量或超过250万吨。”赵军表示,中东乙二醇新增产能有限,对中国进口市场影响有限。
在他看来,煤炭价格是决定煤制乙二醇项目收益的关键因素,乙二醇是低煤价下的产物,但近些年产能增长较快。乙烯价格随着油价同步波动,低油价下乙二醇的价格急剧下跌。
从成本经济性来看,低油价利好油头和气头的一体化乙二醇项目。轻烃裂解路线制乙二醇具有较强的竞争,而煤制乙二醇必须基于高油价下的高品质和高开工率,成本优势方能显现。
“随着中国煤制乙二醇产能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大量乙二醇投产以及乙烯的频繁波动,乙二醇的进口量将逐步减小,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赵军称。
聚烯烃仍要盯供应端的故事
回顾2020年,塑料市场再度上演V形反转,四季度价格涨至年内新高。今年塑料聚烯烃市场将会如何发展呢?
中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公司信息部副经理许彦表示,从产业供需的基本面来看,2020年国内聚烯烃增量进入大爆发期,进口增量比例有所下滑,但国产增量比较大。但是和2017年、2018年、2019年比起来,进口聚丙烯的增量非常明显,说明国内产能的释放也在加速。
许彦预计,2021年聚烯烃的产量在8590万吨,同比增长20.9%,比2020年高15.2%。聚乙烯同比增幅19.1%。聚丙烯(不含粉料)增长23.2%,比2020年的18.6%要高。整体来看,2021年仍是产能大幅增加的一年,供应的增量比较明显。
在许彦看来,新一体化装置是未来5年增长最快的企业,初步统计,到2025年新一体化企业PE产能总规模1355万吨。单套规模大,工艺技术先进,管理及一线操作员工经过央企多年培养,管理水平高,操作熟练,综合素质高。对传统国有石化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据许彦介绍,未来5年华东地区仍然是国内PP需求最大的区域,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占比上涨,其中西南地区同比2021占比将上涨18%。
“华东依然是供需缺口最大的地区,西北是最大的调出大区。随着国内产能快速上涨,2021年国内聚丙烯供应已经出现过剩,到2025年国内聚丙烯将严重过剩。”许彦称,光靠调整开工率已经不能缓解国内的供需矛盾。出口能会缓解一部分国内供应压力,但国外扩产也很多,PP要早于PE进入淘汰落后产能的时代,这种淘汰是全球性的。
在他看来,新一体化和PDH装置大部分都集中沿海地区,尤其是PDH装置全部都在沿海地区,而华东和华南地区又是国内最大的PP使用地区,因此新一体化和PDH企业抢占华东市场是首要的任务。内陆PP生产企业在沿海市场的份额会被逐步蚕食。
他表示,从成本端来看,就目前的情况看,年内原油需求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概率很低,而OPEC+仍有800万桶/日以上的闲置产能,完全可以抑制油价的大幅上涨,过高的油价并不是所有产油国想看到的。“65美元/桶是大多数产油国和用油国都能接受的价格,如果没有新的突发事件,202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0—70美元/桶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许彦称。
对于未来聚烯烃行情走势的发展,许彦认为,2021年的塑料市场,宏观面继续偏暖。但从国内塑料供应面看,国内大规模的扩能势必造成国内供应压力的不断增加,下半年压力明显大于上半年。2月美国石化装置因严寒天气大面积停车造成的影响,以及国外工业生产受疫情影响的减弱,国外对塑料原材料需求较强,聚烯烃价格内低外高的态势会持续到6月份以后。
许彦认为,2021年是上游大规模扩能和全球央行继续“放水”并行的一年,市场主要矛盾还是资金和供给增量的博弈。整体来看,2021年聚烯烃市场受资金面和集中扩能的影响,价格大概率宽幅振荡,上半年价格高于下半年,受进口影响大的产品价格会维持偏强走势。在他看来,市场主要的精力还是要盯在供应上,因为今年供应上还是有故事可讲。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83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