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自贸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已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和载体。自贸区便利的通关条件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良性发展培育了一片沃土,全国多地正在积极依托自贸试验区打造各类现货交易平台。与此同时,交易场所建设也可以促使自贸试验区更好地发挥其在交割仓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多方共赢的新格局。
8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提出强化自贸试验区与期货交易所的合作,通过期现联动,加强自贸试验区内现有期货产品国际交易平台建设,以现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已上市成熟品种为载体,加快引入境外交易者,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可以看出,国家正依托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鼓励现货交易平台与期货交易所联动发展,积极获取国际大宗商品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围绕该措施的指导方向,多地已先后推出了自贸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屡次提到建设开放创新的交易平台,因地制宜推动各地现货交易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8月12日,上海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统筹在岸与离岸业务,强化大宗商品配置能力。聚焦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领域,探索布局交割仓库、物流网络以及交易经济业务,增强转口贸易功能。加快重大贸易平台建设,打造大宗商品“洋山价格”体系。
9月22日,广东省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期货产业链,打造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并依托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推动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境内外客户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
11月23日,《海南省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依法依规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清算所。推进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国际化发展。
11月25日,河北省出台33条措施支持自贸区创新发展,提到支持曹妃甸片区发挥天然大港优势,扩大铁矿石、煤炭、木材、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按照近期的部署,位于曹妃甸片区的河北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将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电子化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基地。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随着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的陆续收尾,各地自贸试验区的交易市场已整装待发,交易场所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山东青岛口岸作为全球第二大橡胶交易口岸和全国最大的纸浆、棉花进口口岸,具备培育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独特优势。根据全省大宗商品交易“1+N”发展布局,山东省正围绕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一批产业运营中心,培育壮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6月9日,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启动。该平台集贸易流通、供应链服务、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以及价格发现等功能于一体,将依托山东港口青岛港区位优势,面向东北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中心和定价中心。11月18日,作为“1+N”布局的重要项目,青岛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运营启动。交易中心依托山东大商中心的牌照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政策优势,聚焦青岛地区橡胶、纸浆等优势货种,为产业客户提供仓单挂牌、竞价交易、调期交易、仓单管理、交收结算等服务,探索建设全国领先的期现联动中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河北省不仅享受到京津冀自贸区的诸多政策红利,还承接了京津地区的产业溢出,紧握开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有利契机。8月4日,河北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开业。围绕大宗商品贸易产业,曹妃甸片区重点打造保税船舶燃料油供应基地、粮食加工中心及大宗散杂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渠道,促进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业务开展。
业内人士表示,继续推动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上的探索与尝试,营造一个国际化、法治化且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对交易场所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土的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自贸试验区,从而推动各地交易场所错位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566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