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时任美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的JohnDamgard在首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预言,亚洲期货市场的兴起,将是全球期货市场历史上的第四次创新浪潮。斗转星移,截至2020年底,中国商品市场发展成果显著,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行业发展迈入了崭新阶段。
2020年期市“避风港”作用凸显
作为多个大宗商品最大的生产、消费市场,中国在全球商品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三十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伏脉三十年,草蛇灰线,中国商品市场发展的身影在中国资本市场向前奔涌的洪流中若隐若现。
截至2020年底,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成果显著:90个期货、期权品种覆盖能源化工、金属、农产品及金融等领域,初步形成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等品种层次体系,市场客户保证金存量超8559亿元;原油、铁矿石、PTA、20号胶、低硫燃料油、棕榈油等期货品种对境外开放,铁矿石期货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70家境外客户,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唯一采用单一实物交割的铁矿石衍生品;PTA作为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化工品种,已经成为全球聚酯产业的价格风向标;天然橡胶和20号胶期货互为补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期货经营机构走向世界,外资全资期货公司设立。
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国期货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客户权益5年间分别增长94.2%、62.4%、102.1%,达到9224.6亿元、1272.4亿元和7741.2亿元。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期货市场“避风港”作用凸显。在12月19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2020年疫情出现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在证监会党委领导下,我国各期货交易所积极应对,保证了正常开市和市场稳定运行。”他表示,疫情发生后,实体企业普遍面临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材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期货交割、期转现、仓单交易等多种期现“转换”途径,在期货市场帮助企业实现采购和销售。灵活利用仓单服务,帮助企业盘活库存、缓解现金流压力。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围绕疫情期间抗疫物资生产企业需求,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涌现出了“口罩期权”“手套期权”等一批助力企业“战疫复产”的典型案例。面对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我国原油期货制度设计、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在WTI原油期货出现“负油价”等极端行情下,上海原油期货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获得国内外各方的肯定。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2020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建立30周年、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20周年。栉风沐雨三十载,我国期货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品种体系日益丰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功能发挥逐步增强。期货市场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发展动力不断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内部创新能力提升及外部需求变化,期货业态走向多元,目前已形成包括期货经纪、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在内的服务体系,尤其是期货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两项创新业务的推出,令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得以丰富,发展之路渐行渐宽。
截至2020年10月,除了目前已成功登陆A股的南华期货、瑞达期货之外,弘业期货、永安期货、上海中期期货等公司也做积极为A股上市做准备。上市期货公司也将带领期货行业从过去小众的、相对封闭的行业,走向资本市场整体开放发展的大环境中,让期货公司真正成为公众关注的金融机构。
精细化和创新,对期货公司来说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以两大创新业务为例,一方面,风险管理业务遍地开花,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共有87家期货公司在协会备案设立88家风险管理子公司,其中有85家备案了试点业务。另一方面,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在曲折中寻找定位,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20亿元,同期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基金73亿元。
其中,与实体经济血脉相连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在广泛开展中创新提速,对实体服务深度广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过5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参与期货业务、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告。从涉及品种来看,涵盖了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领域约40个品种,覆盖了国内期货市场大多数标的。像云天化、中金岭南、云南铜业、鞍钢股份、圣农发展等上市公司,期货套保已经成为常态。从谨慎观望到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国企央企乃至跨国公司,对中国期货市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正面评价。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期货”、场外业务等工具、手段创新为近年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抓手,可链接期货现货、场内场外的“期货+”新工具——商品互换市场正在萌发勃勃生机。
从某种意义上,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期货行业本身的范畴,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更重要的是,它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中国大量实体企业能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期市发展走上康庄大道
“2020年期货市场主体供给取得突破,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诞生,多年未有的新设期货公司已经获批,新设期货交易所工作进入尾声,商品指数公司即将开业,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已获准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方星海提出,要继续扩大期货市场主体供给。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同时进一步破除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多国企、上市公司等实体企业,以及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优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可能呈现三个特征:一是期货新品种将不断上市,继续填补各个环节风险管理的空白;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提高,将出现类似“保险+期货+期权+互换”等更多衍生品组合的风险管理模式,在仓单交易和供应链金融方面也会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国际化步伐加快,国际铜期货合约即将上市;期货公司股权方面放开了外资限制。
对于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金鹏期货董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货市场正在上一个大台阶,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各界已取得共识,将国内期货价格变成世界性贸易价格,让中国期货市场变成国际性定价中心。各方工作步骤非常扎实,从品种国际化到期权工具推出,不仅要做成熟市场,也要做定价市场。
其次,从国内看,期货市场厚度和辐射面正不断提升,很多实体企业在过去学习观望基础上不断参与到期市中来,期货市场逐渐吸引国际客户,打通企业上下游贸易关系,定价功能越来越强。这一过程正呈现加速势头。
再次,今年有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探讨期货立法,中国期货市场这么多年来制度体系依然停留在部门规章制度层面,市场上一个台阶的话,要有法律保障。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业态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包括投资者机构化,都将合力推动期货市场上台阶。
“这些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前景非常好。”常清说。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50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