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饲料行业迎来了一波“涨价潮”。新希望、正邦科技、通威股份下属的部分分公司陆续发布涨价通知,涉及浓缩料、乳猪料、鸡料、鱼料等多个产品线,涨幅在每吨50元至150元之间。
面对与日俱增的成本压力和价格波动风险,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保供稳价,饲料产业链上的企业也纷纷出招,采取原料替代、调整产品结构、利用期货工具套保等方式应对。
饲料企业纷纷涨价
近期,新希望、正邦科技、通威股份、海大集团等多家饲料企业陆续发布涨价通知。其中,正邦科技下属云南广联畜禽有限公司自8月28日开始调价,所有品牌浓缩料上涨125元/吨;乳猪料、种猪全价料均上涨75元/吨、鸡全价料上涨50元/吨。
通威股份昆明分公司公告,公司从8月27日起,将浓缩料上涨100元/吨,乳猪料上涨75元/吨,所有禽料上涨50元/吨。一些饲料企业还明确提出:“不接受预付款和预定计划。”
记者梳理发现,从品种看,猪饲料涨价幅度为每吨50元至150元,涨幅略高于其他品种饲料;从区域看,这一波涨价主要集中在中南和西南地区,涉及云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今年的饲料价格始终处于高位。”中信建设期货高级研究员魏鑫介绍,2020年底,饲料价格迎来一波大幅上涨。饲料主要包括豆粕、玉米和添加剂三部分,2020年三季度以来,玉米和豆粕等原材料价格直线上涨,带动了2021年饲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
北方某饲料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出现饲料企业集体涨价,一方面是因为生猪产能超预期恢复带动饲料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原材料中玉米、豆粕价格上涨也进一步推涨饲料价格。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玉米、豆粕价格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10.75%、9.46%。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饲料行业已经历多轮涨价,不过,对比价格普涨,相关上市企业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以大北农为例。公司半年报显示,大北农今年上半年营收15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80%。其中,饲料销售收入112.19亿元,占总营收的73.65%。公司表示,随着养猪业产能扩张,存栏出栏量快速增加,饲料、兽药产品景气度明显回升,从而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上升。
与营收大幅增加形成反差的是,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4.99亿元,同比下降44.15%。显然,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并未带动公司业绩同步实现高增长。大北农表示,除了公司养猪业务利润同比降幅较大外,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导致饲料成本上升明显,公司饲料产品利润率为13.58%,同比小幅下降4.31%。
8月30日晚,新希望披露2021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饲料板块营业收入328.27亿元,同比增加45.34%,原因是公司加强饲料产品研发,推进数字营销转型,饲料销量大幅增加,相应营业收入增加。不过,该板块毛利率却下降0.95个百分点至6.92%。新希望坦言,今年上半年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豆粕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运行,使得公司饲料业务成本承压。
此外,禾丰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43亿元,同比增长38.53%;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58.52%。禾丰股份表示,上半年公司发展承受较大压力,饲料原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饲料业务毛利率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海大集团在半年报中坦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饲料相应提价。但是,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饲料行业利润严重受压。
积极应对成本压力
面对与日俱增的成本压力和价格波动风险,禾丰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饲料研制方面下手,开发升级了新一代教槽料、经济型中大猪料、肉禽新料型产品、发酵料等,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占率。在原料替代方面,公司围绕玉米替代开展研究,并针对水产饲料展开原料替代研发,以降低对鱼粉等原料的依赖。
大北农近期表示,公司一方面实施原料替代,降低玉米、豆粕等原料的成本;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战略合作,在大集团规模采购方面采取措施。海大集团表示,公司对农产品等大宗原材料采用“集团+区域中心”的集中采购模式,结合套期保值等方式能获得较好的采购成本优势和风险控制。
对于未来饲料价格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饲料价格的上涨空间有限,较难出现持续飙升的情况。在生猪饲养行业,考虑到饲料成本上升的问题,已经有部分中小养殖户选择以白菜等作物进行替代。
从原料端来看,秋粮上市对饲料价格的上涨有抑制作用。以玉米为例,记者调研发现,由于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导致玉米的产量有望增加10%左右,供给相对宽松。
从产业政策来看,原料替代这一趋势会日益明显。近日,农业农村部表示将继续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加大氨基酸生产扶持政策协调力度,持续开展低蛋白日粮推广应用,推动养殖业豆粕减量使用,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407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