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周大宗商品市场总结与展望 本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期货)延续前两周的延续反弹走势,涨幅有所扩大,工业品指数涨幅超过2%,农产品指数小幅回落。黑色金属,化工品、煤炭相关产品涨幅明显,其中聚酯产品在PTA带动下本周累计涨幅超过8.5%;谷物、玉米相关产品继续回调,带动农产品价格小幅走弱。从现货角度看,50个品种中上涨的有23个,较上周减少7个,均价维持上涨状…
一周大宗商品市场总结与展望本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期货)延续前两周的延续反弹走势,涨幅有所扩大,工业品指数涨幅超过2%,农产品指数小幅回落。黑色金属,化工品、煤炭相关产品涨幅明显,其中聚酯产品在PTA带动下本周累计涨幅超过8.5%;谷物、玉米相关产品继续回调,带动农产品价格小幅走弱。从现货角度看,50个品种中上涨的有23个,较上周减少7个,均价维持上涨状态;从商品价格整体变化水平角度看,2022年第24周,卓创资讯大宗商品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回升,CPPI上涨0.67点,工业品指数上涨1.19,农产品指数上涨0.16点。特别注意能源消费旺季,能源安全问题或进一步发酵。当前北半球正在进入到能源消费旺季,据《生意人报》网站6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因电力不足而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美国汽车协会9日公布数据显示,当天美国普通汽油平均价格环比上涨约26美分至每加仑4.97美元,同比涨幅接近2美元,逼近每加仑5美元大关;6月7日,日本内阁时隔近5年召开电力供需会议,会议决定呼吁家庭和企业,在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节约用电。这是自2015年以来,日本时隔7年在全国范围内发出节电要求。另外印度、法国、英国等都有类似“用电荒”预警。国际油价近期再度攀升至120美元上方,中长期承压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但短期在需求和供给矛盾“恶化”的背景下,仍有进一步上涨可能。能源产品价格上升带给化工产业链的传导作用在近期得到体现,受汽柴油价格进一步走高影响,相关调油产品需求发生转移,导致国际市场PX等供应收紧,价格出现明显攀升,带动国内芳烃及化纤产品价格走高。财联社6月9日电,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于0%不变,存款机制利率于-0.5%不变,边际借贷利率于0.25%不变。欧洲央行计划7月加息25个基点,预计将在9月再次加息;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起资产购买计划的净资产购买;Ukraine总统泽连斯基再一次电视讲话中提到,将暂停出口天然气和煤炭,以满足国内供应,但并未提及何时执行;世行报告再次下调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漫长的增长乏力、通胀高企时期”;《日本经济新闻》根据QUICKFactSet数据,对已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报、可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的大约13600家企业进行统计。当期全球企业的合计净利润额为1.0829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时隔五个季度首次出现下降。稳外贸政策发力,5月份出口市场回暖,映射经济暖意。2022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同比、环比分别增长9.6%、9.2%,累计增速和月度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回升。相比4月份,5月份外贸进出口呈现出的回暖迹象传递经济复苏积极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疫情、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外贸保稳提质仍需进一步化解压力、稳定预期;4月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CPI同比涨幅明显扩大,时隔多月后重回“2时代”。猪肉价格和能源价格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但从5月份数据看,猪油共振整体可控,5月份CPI录得2.*%;受翘尾因素影响,PPI连续第8个月回落,5月份数据录得7.0%。国内消费需求整体偏弱、工业复工达产韧性更强的结构意味着我国CPI涨幅将持续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不会因CPI过高而形成被动紧缩压力。本轮CPI上涨的峰值或出现在9月,同比预计达到3.2%,此后自四季度起回落,并在2.0%左右中枢附近震荡。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带动下,国内经济出现可喜变化,出口市场、汽车销售等领域环比均出现显著回升。近期政府积极有为的政策调控重新为市场注入信心,商品价格表现出环比回升状态。下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投资增长预计将提速,部分抵消消费增长的乏力。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创新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短期看,政策调控力度对信心的带动仍将作用于商品市场,叠加成本方面因素,兼具国内需求属性和成本导向商品或延续反弹趋势。文:卓创资讯研究院刘新伟1、6月6日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41.4,较4月回升5.2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次低,显示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受封控影响,但冲击程度有所放缓。【点评】受临时性政策限制因素影响,多种消费场景受到极大限制,这会使得2季度数据整体偏弱,但随着解封政策的执行,各消费场景逐步回归常态,参考2020年二季度后经济数据的表现,2022年6月份之后数据或有明显提升。从分项数据看,服务业供求继续收缩,需求略好于供给。5月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从4月低点回升,但仍低于荣枯线,均为2020年3月来次低。2、卓创资讯监测的大宗商品出厂价格指数5月份环比上涨0.26%,其中农产品指数上涨5.46%,工业品指数回落1.54%,从同比看,三项指数分别上涨7.62%,9.52%和2.8%。【点评】从指数变化的整体水平看,5月份延续了农产品偏强工业品偏弱的走势,其中农产品指数同比走势时隔15个月后再度转正。卓创资讯大宗商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与CPI/PPI指数走势高度一致,更多反映偏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整体变化水平。5月份制造业PMI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保持下降趋势,其中出厂价格指数回落至警戒线以下。由高频数据变化推断,5月份CPI将温和上涨而PPI则会延续回落态势。3、当地时间周二(6月7日),世界银行在其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了今年全球增长预期,理由是东欧局势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放缓,许多国家面临经济衰退。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近1/3至2.9%,较1月份的预测下降了1.2个百分点,该机构同时表示,2023年和2024年的增速可能会在这一水平附近徘徊。【点评】经济增速下滑,通胀水平上升,全球正在进入典型的滞胀状态。因此世界银行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称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上世纪70年代式滞胀,许多国家存在衰退风险。当前,影响全球经济的因素包括地缘政治事件、新冠、供应链终端和滞胀风险上升等。为避免出现类似上世纪70年代大滞胀情况,政策制定者应该着力解决当前困扰经济增长的难题,特别是要稳定粮食和能源生产。4、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按美元计价,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51万亿美元,增长10.3%。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11万亿美元,增长6.6%;贸易顺差2904.6亿美元,扩大50.8%。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377.4亿美元,增长11.1%。其中,出口3082.5亿美元,增长16.9%;进口2294.9亿美元,增长4.1%;贸易顺差787.6亿美元,扩大82.3%。【点评】从增速上看,外贸进出口总值延续了回落状态,但从结构数据看,出现积极变化,出口增速止跌回升。5月份单月数据变化最为明显,出口增速与进口增速分别较上月回升4.1和13个百分点,带动进出口增速回升至11.1%,为年内最高。防疫政策带给出口市场的影响正在随着稳外贸政策执行逐步减弱,出口市场或迎来复苏机遇。除去政策性原因外,人民币贬值也给出口带来积极影响,后续需密切关注出口企业利润变化,关注制造业成本抬升对出口市场的影响。5、世界银行6月8日在京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认为,在调控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推动下,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势头有望反弹。报告说,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投资增长预计将提速,部分抵消消费增长的乏力。报告建议,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创新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1、据财联社报道,6月2日Russia工业和贸易部表示,受制裁影响的Russia在2022年年底前将限制氖气等惰性气体的出口,以加强其市场地位。【点评】自202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持续出现史无前例的“缺芯”问题,“芯”慌笼罩全球。Russia根据批准的政府法令限制了包括氖在内的惰性气体的出口。这些气体包括氩气、氦气和其他气体是被用于生产半导体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氖气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而芯片是当前汽车、家电、手机、导航系统等必不可少的部件。东欧冲突之后,Ukraine在马里乌波尔和敖德萨的惰性气体工厂被迫停产,这两家企业供应全球45%到54%的惰性气体。“芯”慌产生的原因是复杂性的,其原因包括产能不足、上游原材料、供需两端失衡外,还包括日本地震、美国德州寒潮导致工厂断电停工、印尼欧洲疫情反复、以及国际局势变化等离散因素,是影响本轮“缺芯潮”爆发的重要原因。2、当地时间7日,Ukraine总统泽连斯基在发表视频讲话时称,今年Ukraine将遭遇自独立以来形势最复杂的一个冬季。为了做好供暖准备,Ukraine将暂停出口天然气和煤炭,以满足国内供应。不过,他没有说明将何时停止出口。3、国务院总理6月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1、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上报的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5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176.65万辆,环比增长49.59%,同比下降17.06%;2022年1-5月,销量预计完成945.73万辆,同比下降13.11%。【点评】随着防疫政策逐步放松,各项经济指标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在4月份汽车销量创下10年最差记录后,5月份数据小幅回暖,但仍处于相对低位水平。造成汽车行业整体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供给端看,多地防疫政策使得部分汽车整车及配套工厂停产,同时芯片、钢材、铝材、电池等原材料涨价,推高生产成本;需求端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为提振车市,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汽车消费。随后,各地方救市政策密集出台,通过用发放汽车消费券、摇号抽奖等方式,“真金白银”加大汽车消费的力度,补贴形式包括直接购买新汽车、以旧换新、以摩换汽等。汽车消费或在6月份迎来反弹,利好汽车相关大宗商品。2、据克拉克森6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57艘、250万修正总吨(CGT),比4月份下降17%。其中,韩国承接了20艘、120万CGT,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48%,位居第一;受上海封控措施影响,中国仅承接了22艘、84万CGT,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34%,退居次席。【点评】中韩造船业订单竞争激烈,凭借LNG船订单,韩国船企在5月重新领跑,将4月份刚刚失去的单月接单世界第一的宝座又从中国手中抢了回来,同时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前5月累计接单量时隔4年再次超过中国。中韩两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两个造船业大国,5月份两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82%。从新船订单数据上看,除了14万立方米以上大型LNG船外,今年前5个月全球新船订造量大幅减少,12000TEU以上大型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三大主流船型的新船订造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3.4%、84%、71.3%。显然,船东对未来市场整体表现并不持乐观态度,这可能也意味着未来几年新船订单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1347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