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内参 | 地缘风险引爆国际大宗商品

期货资讯 2022-03-01 17:00

【导读】导语 2月25日,卓创研究院举行第十四期研究例会,就近期商品价格的波动及背后原因进行剖析。2月份第三周基本面市再度出现调整,新的风险性因素加入到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中。东欧局势震荡及后续对俄罗斯的制裁动作将关乎后续全球经济增长。需要密切关注东欧局势,但同时不能忽略3月份美联储进入到加息周期后市场的变化节奏。 核心观点(发言顺序): 宏观研究员刘新…

导语

2月25日,卓创研究院举行第十四期研究例会,就近期商品价格的波动及背后原因进行剖析。2月份第三周基本面市再度出现调整,新的风险性因素加入到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中。东欧局势震荡及后续对俄罗斯的制裁动作将关乎后续全球经济增长。需要密切关注东欧局势,但同时不能忽略3月份美联储进入到加息周期后市场的变化节奏。

核心观点(发言顺序):

宏观研究员刘新伟: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虽然在国际局势上,但需要理清楚地缘政治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博弈。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背后的消息,比如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动向,新西兰央行降息、美国房价再创新高等。

能源研究员赵宁:局部地区紧张气氛对大宗商品预期产生较大冲击,面临供需两弱的局面,短期或迎来价格的回调。

能源研究员赵颖: 东欧国际局势动荡是脉冲式事件,对油价影响将会逐渐消退。

能源研究员赵渤文:东欧动荡告一段落,能源价格警惕回调风险;后期需要密切关注欧美以应对通胀为目的的其他动作。

化工研究院李训军:市场走势分化 近油端产品表现偏强。

化工研究员张凤:局部地区形势紧张,原油价格持续高涨,化纤原料中近油端产品跟涨原油,下游产品多受自身供需影响。原料成本上升,叠加下游需求萎靡,化纤行业或陷入两难境地。

农业研究员曹慧:全球农产品市场短期已至高位,后市大概率将出现超预期下跌。

主持人:经过两周的调整,大宗商品市场再度转为上涨态势,请宏观研究员刘新伟从宏观角度对整个市场情况做出分析。

经过两周调整后,本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转为上涨,其中涨幅最为明显的油脂相关产品与能源相关产品,供需问题是价格变动的核心要素,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在避险需求下,基本面供需矛盾突出的产品出现明显走高。流通领域50个大宗商品价格上周上涨的有31个,下跌的19个,上涨品种明显增多。从均价角度看,流通领域现货商品微幅上涨,农产品涨幅明显高于工业品;期货方面,商品指数再度上涨,农产品走势好于工业品。文华商品指数上周上涨1.7%,工业品1%左右,农产品上涨超过3%。58个活跃期货品种中共,2月份涨幅超过10%的品种有11个。

前期市场关注的房地产领域相关商品表现较弱,市场关注点转移至国际局势方面问题。俄罗斯、乌克兰地区是重要的粮食和能源生产地。随着事件的升级,市场担忧可能引发相关商品的短缺,进而加剧商品的波动率。农产品中关注小麦、玉米、菜籽等产品;能源商品中关注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的表现。对商品来讲影响的主要逻辑在于短期可能的供给减少或终端。

国际宏观方面:由于美洲地区均发布因天气原因导致大豆减产,油脂类产品出现上涨契机;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供给的担忧情绪,市场多头情绪明显,油脂类产品显著走高;当前,国际局势成为市场核心关注要素,这其中转移矛盾的意图更加明显。欧盟,美国1月份通胀水平均继续创出新高,而国际油价的走高也必然会继续推高相关国家的通胀水平。应更加关注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流动性紧缩问题。

国内宏观方面:没有新增加的数据可以关注,房地产方面政策继续放宽,诸多城市开始调整首套房房贷比例,意图刺激市场购房情绪;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由跌转涨,但涨幅相对有限。房地产开发商信心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住建部继续强调房地产长效机制,房住不炒仍是底线。国内仍是在稳预期方面做更多工作,政策重心由稳地产商预期转为增消费者信心,但显然政策的效果仍未有效显现。

基础原材料方面:政府继续强调对基础原材料的调控,煤炭、铁矿石仍是重点。煤炭的问题并非国内供应不足,而是国际市场能源担忧情绪带来的上涨。欧洲地区正在加大对能源的储备,煤炭,天然气都在储备之列;原油有政策的扰动,价格突破100美元,但不排除仍有上行的可能;对于铁矿石有政策的抑制,政策的预期仍是控制粗钢产量,铁矿石需求边际相对有限。

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虽然在国际局势上,但需要理清楚地缘政治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博弈。浅显的将通胀、货币政策转向与地缘政治联系到一起,不难得出“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图。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背后的消息,比如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动向,新西兰央行降息、美国房价再创新高等。国内商品分化明显,关注房地产实际开工情况和反映未来预期的指标,建材产品或被提前透支行情,国际油价,油脂饲料等产品仍有上涨预期,但需要注意关注波动率。

主持人:本周能源价格仍然高企,原油价格破百,请能源研究员钟健、赵颖、赵宁、赵渤文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地方的动荡不安,对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证券等交易产生了较大的预期冲击,但整体看来,大宗商品除个别品种(如欧洲天然气TTF,阶段内创下高点),收盘均有回落,整体涨幅有限,国内期货市场较国际市场反应更为平淡;证券市场则是跌后回补跌幅的状态,从市值判断,美股市场受冲击影响最大,其次是俄罗斯和欧洲市场,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补,然美股回补力度明显不足。从长远来看,欧洲最大的潜在不确定性被排除,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平稳复苏,短期来看笔者前期一再强调的“能源市场短期非金融驱动因素”最终可以确认进入退出的状态,过高的风险溢价导致现货大幅升水、期货升温的情况将会逐步消退,大宗商品短期仍需回归基本面运行,而当下来看,大宗商品大部分供需呈现两弱的局面,短期预计会迎来价格回调。

近期宏观层面东欧国际局势主导原油价格变化,已经基本脱离基本面。短期内原油价格波动率将会维持高位,短期价格高点可能取决于冲突等级。俄乌危机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影响,一方来源于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来源于制裁措施对供应端的影响。

但截至目前,东欧国际局势仍为脉冲式事件,即油价在这一因素主导下冲高,但随着地缘政治风险逐渐消退,其对油价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小,最终油价仍然会回归原油自身基本面。

东欧动荡告一段落,后期市场关注点集中在欧美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方面。但目前来看,美国表示不会对俄罗斯能源方面进行制裁,同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方为欧洲和中国这两大能源消费体,即便出现一定制裁,最大的影响将体现在预期和市场情绪方面,不会对国际油气供应产生太大影响。借用印度方面的话“不担忧油气供应,只担忧油气价格”。就此而言,需要警惕因地缘动荡而冲高的能源产品价格随着局势降温而存在高位回调的风险。

后市来看,需要持续关注欧美的其他“动作”。当前欧美国家通胀高企,其国内局势和选举等方面面临重大压力。欧美在乌克兰方面的无计可施,或将寻找其他方式来应对国内问题。如伊核谈判等进展或将是最大的变数。同时,近期被地缘动荡隐藏的新冠疫情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主持人:化工产品的价格与能源价格息息相关,听完能源市场的情况,请化工研究员李训军介绍一下化工市场的情况。

本周化工市场走势有所分化,受原油上涨影响,芳烃、烯烃等近油端产品上涨明显,但中下游产品表现欠佳。虽有产品因成本推动有所跟涨,但在供强需弱的背景下,市场成交情况表现一般。目前化工市场正处于需求恢复阶段,原油上涨引发的原料端产品上涨对于需求形成抑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需求恢复进程。

后期来看,作为影响原油价格走势的突发事件,地缘局势影响原油价格的主导地位将随着该事件的缓和逐渐弱化,后期我们应重点关注原油潜在的回调风险对于市场的负向反馈,尤其是在需求支撑并不牢固的背景下,中长期来看影响化工市场变化的逻辑也将重新回归到基本面。

俄罗斯是世界上原油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每年的原油出口占全球原油需求量的10%左右,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对于世界格局影响非常大,基于目前的紧张形势,原油有进一步的上行空间,至少会高位震荡,相关原料的成本支撑持续,进而推涨能化产品价格。

过去一周,在聚酯产业链中,近油端产品PX、PTA周内价格上涨,而下游产品,如涤纶长丝、短纤、聚酯切片、瓶片等产品更多受自身供需面的影响,价格走出了分化。

整体来看,目前供应端已经逐步恢复正常,但需求端并不旺盛。在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背景下,原油价格高涨叠加下游需求萎靡,预计下游产品涨价幅度有限,成本的上涨不会过多的转嫁给下游纺织厂商,而会削减化纤原料厂商的利润,预计化纤行业难以维持去年的高景气度。

主持人:国际局势的动荡对于相关农产品产生了一定影响,市场上涨情绪高涨,请农业研究员曹慧具介绍一下本周农业市场的具体情况。

当前地缘风险问题主要影响玉米、小麦、葵籽、葵油,另外还有农业生产资料化肥(钾肥、磷肥)的全球供应。

目前地缘风险影响自25日已经开启了新阶段,而在此前农产品市场上涨情绪已经被推涨到相对高位,后期农产品供应将逐步随事态弱化有所恢复。

接下来外盘农产品市场将进入多空转换状态。24日CBOT期货市场上除了小麦和玉米,其他农产品已经开始出现回调迹象,表明地缘风险扰动已经阶段性结束,并逐步回归到农产品各自基本面中来。

今年二季度农产品市场将重点关注市场需求的释放美国的农业部目前对中国粮食进口需求预测仍然较大。但是仅从预期层面而言,这一预测结论是否能被市场接受,仍有待观察。从本周国内中央1号文件发布内容可以看出,降低农产品上涨预期态度明确。全球农产品市场除了大豆供应预期紧张之外,其他农产品相对来说供需格局趋于稳定。所以农产品短期已至高位,后市大概率将出现超预期下跌。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906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